首页 > 实用范文 > 个人报告 > 工作报告 > 事迹材料 > 致敬申纪兰人物事迹心得体会(通用三篇)正文

《致敬申纪兰人物事迹心得体会(通用三篇)》

时间:

致敬申纪兰人物事迹心得体会(通用3篇)

致敬申纪兰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篇1

,男,49岁,是芳城东里社区的一名多面手的志愿骨干,自从20xx年入职以来,担任社区消防协管员,同时也是社区的一名骨干志愿者。他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在志愿活动中积极主动、任劳任怨,是一名优秀的志愿者。

芳城东里社区建于1995年,地处东城、朝阳、丰台三区交界,东临朝阳区,南至紫芳路,西达方庄路,北接南二环。社区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共有辖区单位47家,其中有国家企事业单位、六小门脸、养老院等等,这些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都得一家一家去走访,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的使用情况,签订责任书。严格按照工作要求,一丝不苟完成工作,在社区消防治安志愿团队中起到了榜样带动作用。

他不仅仅是一名消防协管员,也是社区的一名多面手的志愿者。家就住在社区的5号楼,没参加社区工作的时候,他说,社区工作挺好的,离家近,还有个双休日,可是来到社区后,就变了上班有点下班没点了,居民有个事都找他,他成了随叫随到的热心人儿。谁家跑水了,他跑上跑下的帮忙联络物业、联络住户、帮忙淘水,常常都是跑的满头大汗;谁家家里有个矛盾什么的,他也是以邻居的身份尽量劝和,都劝着两边消消火气。这么多年下来,伸手帮忙的这种事情在他身上就变成习惯了,特别是今年社区发生了两起居民家中着火的情况,也是多亏了带着灭火器及时赶到,才能有效减少损失。着火的家庭,一个是8号楼的一对老人在做饭的时候疏忽造成油锅起火,由于是下班时间居民家中着火,社区同事都在赶往现场的路上,当时距离最近,他接到电话二话不说就手提着灭火器跑向居民家中,忍受着烟雾帮忙灭火,这样的快速反应都比消防队员赶到的及时,也争取了扑灭火势的最佳时间。

另外一起是5号楼的居民因点蜡烛引起的床具起火,他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组织保安灭火,及时控制火情,没有造成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居民帮忙的不少,围观的也有,大家有不约而同的称赞“今天多亏了小郎,要不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

辖区里高龄空巢老人贾大妈要住院,很不放心老伴自己在家就找了帮忙照看。热心肠的二话没有就答应了。不仅每天去看望贾大爷,照顾方面确实帮了大忙。有一天,一进门就发现老人发病了,立刻拨打了急救电话,老人被顺利送到了医院,及时得到了抢救。事后,贾大爷一家对非常感激不尽。几天后,老两口还特意上居委会再次表示感谢并送来了感谢信

志愿者的精神在身上体现在非常充分,他有一颗关心邻居、热爱公益的心。他在社区里包楼包片负责的是五号楼六个楼门124户居民家庭,关心一家两家容易,照顾到这么多的居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个方面就是个有心人,谁家房子出租了,家里什么情况,一问他准能得到答复。

芳城东里社区北临二环路的东南角,每年“两会”期间都是丰台区唯一的一个两会“代表”行车路线点。特殊的地理位置,给社区安保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加大志愿者的巡逻力度,有代表车辆经过二环辅路时,片警及时与社区联系,两委一站的全体工作人员,也积极开展工作,作为一名协管员,总是和社区这个大集体融合在一起,提前步入工作岗位,尽职尽责,坚守岗位。代表车队从来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点,有时候在二环边上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他从没有过一句多余的话,和大家一起等代表车队安全通过辖区才走。在今年的日巡工作开展中,每到他所负责的楼开展日巡活动时,他也是积极组织居民进行日巡工作,在社区的治安维稳工作中发挥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工作不分你我,任劳任怨,在社区各项活动中奉献自己的志愿力量!

致敬申纪兰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篇2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抗战时期,她就担任过村里纺花织布小组的组长。一嫁到西沟村,她就积极参加劳动。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她成了副社长。这对奉行“好男人走到县,好女子不出院”古训的山里人来说,已让人刮目相看。但在她心里,有一个坎始终过不去:为啥妇女的劳动报酬要少一半?

申纪兰介绍说,按照当时的分工计酬方式,如果男人干一天活计10个工分,那么妇女只能计5个。不平等的报酬又挫伤着妇女的劳动积极性,很多妇女只愿意干“家里活”,不愿出门参加社会劳动,而这又成为阻碍妇女地位提高的关键。

为了让妇女得到真正的解放,申纪兰走家串户,向妇女宣传“劳动才能获得解放”的道理,同时努力做男社员的思想工作,积极争取男女同工同酬。

开始,男社员很多不同意。申纪兰认为,只有干出成果,才能让妇女不再受歧视。

村里本来是男女共同协作劳动的。经申纪兰申请,社里专门给女社员划出一块地,和男社员进行劳动竞赛。男社员认为稳操胜券,该休息就休息;被发动起来的妇女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始终在田间争分夺秒。最后,女社员赢得了竞赛。

这场劳动竞赛在西沟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男社员都开始支持男女同工同酬。

不久,全国妇联、山西省妇联的同志也来到西沟村。一是考察,二是帮着申纪兰出谋划策。在妇联的支持下,申纪兰带领西沟村妇女提高劳动技能,还设立了农忙托儿所,使妇女能专注劳动。

到1952年,西沟村已经实现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

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致敬申纪兰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篇3

告别了贫穷饥饿,西沟人看到了奋斗才有出路。也只有奋斗,西沟才能致富。

改革开放后,申纪兰率领着西沟人喊出了“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的口号,开始了工业化转型。

1984年春,刚刚参加完“两会”的申纪兰便带领村干部到河南、江苏、山东等地参观考察乡镇企业。考察结束,她下定了办企业的决心。

1985年4月,西沟村利用本地丰富的硅矿资源,开始兴建铁合金厂。这是西沟村有史以来创办的第一家初具规模的工业企业,也是平顺县创办的第一个村办企业。1987年10月,总投资150万元,西沟铁合金厂一号炉建成并试产成功。

1994年,西沟村办起了金星磁钢厂。1997年,西沟村与山西安泰集团合作建成了山西安泰纪兰饮料有限公司。随后,西沟饮料厂全面改制,组建了山西纪兰饮料有限公司,使西沟村办企业第一次引进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

从跑项目、找资金到领着村民亲自干,申纪兰经历了办企业的艰辛,却让村民尝到了兴工致富的甜头。

西沟村前任党支部书记王根考清楚记得,一次清理铁矿的厚沉渣时,由于锅炉温度高,为了安全,他想着花钱找人来做,但申纪兰不同意,她自己拿着铁锹在高温炉下铲,为大家省下了5000多元。

随着纪兰核桃露、纺织绣品、化工建材源源不断地运出山外,西沟的集体经济突飞猛进。最辉煌时,西沟拥有10家企业,西沟村民年均收入曾是平顺县最高的。二层楼房、西沟幼儿园、中小学校,见证了西沟在那段时间的辉煌,也见证了申纪兰作为劳模的奉献与担当。

这样的探索为西沟日后成功发展香菇大棚、光伏电站,引进太子龙服饰企业,与山西曦晟园科贸公司合作发展沙棘产业,积攒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