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者事迹材料通用12篇》
社区志愿者事迹材料十二篇
社区志愿者事迹材料 篇1
郑斌曾就职于中铁十八局物业,有十余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对于小区的建筑楼宇、设施设备以及居民人员构成都相当熟悉。在收到社区征集志愿者通知后,他第一时间投入到战“疫”中,加入到核酸检测筛查的工作队伍中。
郑斌到岗后,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经验优势,既执勤站岗、维护秩序,又通过多个业主群通知居民核酸检测,同时协调物业,全力协助社区做好筛查和排查工作。大家都称其为“全能”。
为确保应检尽检,曾接受过核酸采样培训的他,还承担起了入户采样工作,穿梭于各栋楼宇,为行动不便的居民上门进行核酸采样。由于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手持采样物资长时间的爬楼,全身的衣服和防护面屏都被汗水浸湿,同时在寒夜里频繁的更换防护服以及消毒,一趟下来精疲力竭。
在核酸检测工作结束后,他又投入到新的岗位当中,每天回家都已是深夜,从未曾懈怠一天。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社区志愿者事迹材料 篇2
吴代琼自20xx年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近几个月来始终本着“依托社区,服务社区”的工作宗旨,在服务社区居民需求,弘扬互助风尚,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进一步加快社区建设步伐,深入开展了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通过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积极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有力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下岗失业职工的'就业咨询、指导、培训和择业介绍等服务,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二是深入社区老年群体、“帮孤助残献爱心”、“伸出友爱之手,扶残共度人生”,使孤寡老人、残疾人及城区“三无”人员感受到了人间真情和社会的温暖。
始终围绕社区工作中心,结合社区需要,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长期服务主要是把社区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采取“一助一”“多助一”帮扶和对社区公共设施的维护服务。如对社区内的老人,以生活、医疗方面服务为重点,为其开展上门服务和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做到了社区志愿服务与满足居民群众最迫切需要的有机结合,与建设和谐社区的各项任务的有机结合。
社区志愿者事迹材料 篇3
59岁的小萍,于20__年九月创办了三线战友俱乐部,并于20__年加入省慈善协会,成为协会下属的志愿者队伍。现有注册人数300人。先后组织各类活动150余次。组织艺术团为社区群众及战友公益慰问演出30余次。为安康灾区、白鹿原儿童村、贫困大学生和为身患绝症的战友捐款捐物50余万元。
关爱战友和弱势群体是我应尽的责任。近年来,我经常去医院看望和救助身患绝症的战友;看望已故战友的`年迈父母;看望战友病重的孩子;资助社会上身患绝症的学生及贫困的孤寡老人。数次组织俱乐部的会员看望儿童村的孩子们,为儿童村的孩子包饺子,送蔬菜,捐衣服及卫生洗涤用品,种植果树和开展文艺联欢。仅20__,20__这两年,我号召俱乐部的战友和私企老板为白鹿原儿童村的孩子们捐款,捐物达十余万元。
我们还参加慈善协会总队组织的各种济贫扶困活动。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弱势群体奉献爱心。
社区志愿者事迹材料 篇4
每天傍晚时分,总有一个身影准时出现在社区门口,他就是李,自3月18日起每晚协助社区执行卡点任务,至今已有28天。
作为退役军人的他是第一个主动参与社区卡点的人,在值守期间他也遇上过许多困难:疫情初期,需要让进出小区的居民出示出入证或单位开具的工作证明,有少数居民还没有重视起来,对查验工作不理解,认为小题大做,不太愿意配合;有年龄较大的居民,不会使用手机查询自己的健康码和行程卡,更有一些老人没有智能手机。
带着十足的耐心和细致,李向不理解的`居民解释疫情防控社区卡点工作的重要意义,最终获得了大家的支持和认可。对于不会操作手机或是没有手机的老人,他则是不厌其烦地教会他们使用或者在自己的手机上输入他们的证件号码,帮助他们查询两码。在李和所有社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现在居民进出小区都主动扫码、测温,积极配合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李说:“身为党员,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志愿服务,让更多的人感到幸福,也希望在我们大家的齐心协力下能够早日战胜疫情!”
社区志愿者事迹材料 篇5
连日来,和平区连续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在检测现场,一场守护与温暖的奔赴令人格外动容,众多居民志愿者为了减轻防疫人员压力,主动到检测点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家住五大道街新安庆里社区的志愿者俞阿姨今年已经70岁了,随着大筛的持续开展,俞姨每天清晨都会与工作人员一起来到郑业里检测点位开展志愿服务,帮助维护排队人员秩序。看到俞姨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当志愿者,有时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大家都感动不已,时常有居民送来巧克力、早点,让俞姨补充体力,劝她歇歇。俞说:“我是一名退休党员,为大筛出点力,为社会做点贡献是我应尽的`义务,我的家人也特别支持我的工作,我的老伴和孩子也都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来了。”
俞只是和平区众多参与疫情防控的志愿者的其中一个,他们齐心协力,为疫情防控工作默默奉献着,期望与广大群众一起共同筑起疫情防控防线,早日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在众多老人积极配合检测的同时,各采样点也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开设绿色通道、组建志愿服务车队上门接送、安排志愿者一对一协助、组织医护人员入户采样等一系列为民服务举措充分照顾到老年群体,让老年人充分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广大志愿者,正是这场人民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平凡,亦不凡;无名,亦英雄。他们用默默奉献诠释志愿精神用凡人星火点亮人间大爱,向志愿者们致敬!
社区志愿者事迹材料 篇6
晚上7点,已经忙碌了一天的汪再次申请参与核酸采样,此时的她正站在马鞍山大华国际广场上给负责安排采样工作的同志打电话,“我看大家都还在忙着检测,有需要支援的检测点吗,把我安排过去吧,大家都在战斗我不能闲着。”同组的'其他人已陆陆续续离开,前往安工大为学生们开展核酸采样,独留她一人还没有接到下一步安排。在她的争取下,负责同志将她派往了华海3C广场,这一去就一直干到了夜里11点。采样结束后,走在回家路上的汪,又累又饿,心里却感觉很充实。
当被问及核酸采样工作中遇到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的时候,汪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当然是获得他人的理解认可和谢意的时候啦。”她回忆道:“当时是二轮检测的时候吧,有对姐弟,姐姐大约刚上小学的样子,弟弟才这么点儿高,路还走不稳当呢,两个人就用纸包了两颗糖送来给我们。”面对疫情防控需要进行的多轮核酸检测,医务人员不辞辛劳奋战一线,群众积极支持理解配合,正是这样的众志成城,才有了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勇气。
社区志愿者事迹材料 篇7
王洪珍作为一名社区志愿者,奉献自我、身体力行地服务社会是她一向以来的志向和目标。她服务社会,无私奉献,为促进志愿者活动的深入发展不停奋斗和探索。在服务群众需求,弘扬互助风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在服务活动中寻求创新理念和方法,开发志愿服务的新亮点、新领域。在参与志愿服务中,让她懂得了什么是志愿者,明白什么是“奉献、友爱、互助、提高”,体会到了什么是“志愿付出,欢乐奉献”,同时也收获了无尽的感动与欢乐。
树立形象,强化自身素质和人格修养。王洪珍一向把思想道德培养和业务本事学习作为强化自身素质提升、树立良好形象的前提和基础,经过自身素质和人格修养的提升,更好地做好志愿服务。她一向坚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和行动上同党中央坚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团结同志,有强烈的工作职责心和事业心,兢兢业业,全力提高志愿服务水平。
立足本职,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社区老年协会会长,她时刻牢记社会工作价值观,同时作为一名志愿者,她也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准则:志愿付出,排忧解难。她经过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积极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有力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一是深入社区居民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与社区其他志愿者一同去慰问困难家庭,为他们送去温暖,使这些困难人员感受到人间真情和社会温暖。二是立足实际,积极组织参与社区文化新风尚活动,在居民中开展“助双创”、“垃圾分类”、纪念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志愿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呼吁群众增强环保意识,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
热心公益事业,他始终把“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认可和好评,推动了和谐社区的建设。她积极化解矛盾,当好居民的调解员,在20__年,益华里社区成立“益群调解室”,王洪珍同志成为人民调解室的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人民调解工作,为居民们化解矛盾,结合工作需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自我。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精神,新的精神营造新的气象。而王洪珍作为新时代的老年志愿者,她在新气象所营造的新舞台上去尽己所能地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人生的意义。
社区志愿者事迹材料 篇8
“叮铃铃——”突如其来的铃声打破了深夜的宁静,凌晨三点,正是人们睡得最香的时候,接到电话的殷甚至下意识地怀疑是不是别人误触手机才有了这一来电。然而,电话里的声音告诉她,马鞍山发生了疫情,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工作量极大,急需医务人员支援。放下电话的殷,当机立断从床上爬了起来。天边星辰闪烁,路上空无一人,寒风中,没有交通工具的她怀着对疫情的'担忧和奔赴前线的紧张,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去采样点的路上,漫漫长路的尽头,是破晓的曙光。
每当手机响起,提示群里有号召大家参与核酸检测志愿工作的通知时,殷总是率先报名,成为了单位参与采样工作频率最高的人。抱着势必战胜疫情的决心,她在完成所负责的检测点的采样工作后,积极支援其他检测点,从一开始的大华广场到后来的秀山花园工地,处处都有她温柔的声音:“哎,对了,张大口,好嘞!”甚至前一天还因为高温天气下的不停忙碌汗透衣衫,后一天就顶着暴雨的恶劣天气赶往检测点。天气在变,不变的是勇气与希望。
社区志愿者事迹材料 篇9
“我好想回家,也好想去旅游啊。”这是一个在异乡工作的小姑娘在忙碌中对身边的同事大姐姐表达的简单愿望。
“采样人手紧张,我可千万不能倒下啊。”这是一个深夜里刚做完几千例采样的医务工作者脱下防护服全身汗透的顶着倒春寒的彻骨冷风回到家后一边打喷嚏一边喝姜汤时的内心执念。
“当初的入党初衷吗?我就是觉得,如果遇到什么事,我冲在前面的话,会不会有人觉得我是在装,是想表现,我就想着入党吧。共产党员冲锋陷阵在前,没人说吧!再要说别的想法呀,那说自私点哦,就是我也想成长。”这是一个面对同事的询问大大咧咧阐述自己真实朴素到近乎纯粹的信念的党员。
刘是个90后姑娘,和其他同年龄的姑娘一样,她喜欢旅游、喜欢春天的美好,但在这疫情影响下的春天,她来不及欣赏枝头新绽的桃花,来不及换上鲜艳的衣裙享受春日的.灿烂风光。作为预备党员的她和从前面对疫情时选择的一样,再次换上白色的“战甲”,逆行一线,以英勇无畏的战士身份和无数个医务工作者一起,构成了这个春天里最迷人的风景。
社区志愿者事迹材料 篇10
一提起口腔医院家属楼家委会主任、楼门长陈丽华,楼内居民无不交口称赞。高挑的个子,秀丽的面庞,麻利、热心的性格,尽管腿脚有些不好,但她永远走路、办事像一阵风一样。为居民服务起来的精神头儿,永远不会相信她已经75岁高龄,由于她无私地热心为民服务,楼里人都尊称她一句“陈老师”。
20__年非典期间,陈老师就战斗在防疫一线,由于她对楼内居民的精细化分类管理,严格把控,口腔医院家属楼没有一例非典病人。
今年大年初三开始,陈老师就每天值守在楼门外,40多天过去了,她没有休息一天。遇到血压高了,赶紧去趟医院简单看看病,拿点药就又返回岗位。每次劝她休息,她都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战胜疫情是大事!放心吧,我的身体我有数。”
为了战胜疫情,她采取了“三步走”法——“宣传到位、摸清底数、封闭管理”。
摸清底数:她利用自己对楼内居民底数清的优势,配合社区居委会两次“敲门”行动,地毯式挨门挨户地电话、入户,摸清家中人员情况,是否有返京人员或何时返京。特别是租户,她死盯每一个人,无一遗漏。根据每户人员情况,发放社区自制的不同颜色出入证。
宣传到位:为了让楼内居民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她自己定期根据疫情情况,书写黑板报,有口号、有编撰歌曲、有政策宣传、有防控常识宣传等等。使得楼内住户返京人员自觉自愿居家观察14天不出门,老住户自觉不会客。
封闭管理:依据非典经验,陈老师大年初三就开始封闭小院。为加强家属院夜间防控管理,严防外来人员夜间进入小区探视,同时解决夜间晚归居民入院问题,在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在铁门口安装了电子无线门铃,只要铃声一响,夜间保安人员会及时到门口例行检查、开门。电子门铃的安装进一步加强了夜间管理,增强了居民的安全感,大家一致称赞是小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好方法。
这就是陈老师,她在疫情面前牢记党员身份,把牢防控安全门,带着热情、带着温暖为居民提供服务,为最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应有的努力与奉献。
社区志愿者事迹材料 篇11
大筛半个月,六街点位每天有这样一位美丽的身影,在核酸筛查的工作现场穿梭忙碌,一刻也没有停歇。凌晨四点,刘就来到了核酸检测点报道,穿上红马甲开始一天的志愿工作。她已经多次参加疫情大筛志愿服务了,她总说,自己有经验,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摆放防疫物资,准备试管条码,做这些让她觉得很充实、很开心。
刘居住在检测点所在的'小区,对小区情况熟悉,平时就乐于助人、热心善良,小区居民大部分都认识她。当她拿起喇叭在小区楼栋“喊楼”:“居民朋友们,请带好身份证,尽快下楼做核酸检测!”,大家都很配合,快速下楼排队做核酸。核酸筛查工作一下变得更快速有序。
教老年人填写预约登记信息、安抚长时间排队引起的不良情绪、为大家解释多次核酸检测的必要性,她说:“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都很辛苦,我想为他们分担一下。在核酸检测现场,维护秩序、引导居民分组检测,做这些工作谈不上奉献,只是能为咱小区服务,我觉得心里面很有成就感。”
刘不计个人得失,积极投身到志愿工作中,有时刚下夜班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立马来检测点帮忙,为抗疫工作奉献一份平凡而又伟大的力量,留下了一抹鲜艳动人的志愿红。
社区志愿者事迹材料 篇12
赖小涓,女,48岁,文化程度高中,群众,工作单位越秀区建设街祺颐居家服务部,越秀区义务工作者协会推荐,其先进事迹如下:
赖小涓是越秀区建设街祺颐居家服务部的负责人, 3年前在建设街托老服务中心工作的她,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无意中参与了广州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项目的工作,走进了曾经享誉全国的广州“中环地区”的建设街道社区。从此让她走上了义工之路。
义工之路并非坦途。从开始做义工时的饱受争议到现在人人首肯,从单枪匹马到建设街祺颐居家服务部及大学生义工队正式成立,赖小涓用了3年多时间。3年多来,她和她的助老员和义工队员们照顾了60多名孤寡老人,事迹感动了整个社区。
一、一念之间
越秀区建设街道办事处是一个老城区。渐渐的,赖小涓发现在该地区,她看到了一群为广州建设发展中作出贡献的老建设工人,由于文化素质的缘故,导致了他们生活的条件无法与环境相比,特别是那些一生奉献给国家而自己又无能为力成家的孤寡老人,给她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影响,激发了她内心的那股怜爱之心,为此,她给了自己一个新的无形人生目标——当义工努力帮助他们,让他们在奉献了前半
生的同时,去享受社会给予的关怀,使他们的后半生真正体会到“六个老有”愿望。从此,她就全力投身到社区义务工作事业中去。
20xx年5月的一天,建设街中马路社区一个社工到服务部来找她,要求帮忙照料一对无儿无女的空巢老人,她上门一看,“老爷爷头发和胡子又乱又长,大小便到处都是,胡子上还挂着唾液。”赖小涓还记得当年老人的邋遢样,一问才知道,老太太因患脑血栓下肢瘫痪,老爷爷患老人痴呆症,已经有半个多月没搞卫生了。居委社工道出苦衷后,生怕赖小涓她们也会嫌弃不给帮忙,便一个劲儿地央求。赖小涓看着这对可怜的老人,心在流泪,话没多说就开始为老人服务。由于老人的卫生长时间没有搞,赖小涓她们用了一整天时间才理完。最后赖小涓对老人说:“以后老人有什么需求,就给我打电话,我一定上门服务。”后来,老爷爷去世以后,赖小涓把老太太作为一个重点照顾对象,实现了当初的承诺。
这事对赖小涓的触动很大。原来,赖小涓从小就在省民政厅大院长大,自小受到扶贫助弱氛围的熏陶。而她的家中也有患三级弱智残疾的亲人,从小都需要众人的关心和照顾。所以,当看到那些因患病行动不便的老人时,她想起了自己的家人,也想起了自小看到的一些弱势人群,就更加理解如此困难老人的痛苦。从这天起,赖小涓便有了组建一支服务队的想法。
二、将心比心
“祺颐居家服务部”是赖小涓为了更好地开展为老服务工作,而创办的广州市首间非营利的民办单位,她带领了一群“4050”的下岗人员,投身到了首批助老员行列,整整3年的时间,她在无报酬的情况下无怨无悔地去为所有服务人员寻找服务对象,力求使更多老人在享受到社区养老服务贴身帮助的同时,也使在服务部任职的4050下岗人员从中得到应有的报酬和相应的社会地位,她设定了长远的目标,她将两群社会底层(低收入老人、失业人员)的人员,通过自己的协调帮助下,形成一个社区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了达到这一和谐目标,她努力地为他们进行了贴心的引导和帮助,为此,她的联络手机每天24小时、整年365天都开着,做到随呼随应、随呼随到,让老人感到有亲人的感觉,她希望自己能为人们抵挡风雨,传递温暖。
为了建队,赖小涓一有空就走街串巷,游说下岗失业人员加入队伍。可她毕竟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她主动找街道民政科、找居委会主任表明自己的决心,并顺利拿到20多名政府购买服务对象。之后每逢雨天,大多数人选择足不出户的日子却成了赖小涓最忙的时候。日子长了,她又主动揽下老人们的家务活。人心都是肉长的,那些当初对赖小涓不信任的人们开始转变态度,从不信任,到理解信任,如今,在越秀区有需要服务的对象,都愿意到她的服务部。
在服务部帮助的对象中空巢老人刘佩英,因孤独寂寞,按了平安钟求助,刚好遇到上班时间,其子女无法及时赶到,一个电话,她立即派出助老员一同前往老人家里给予了慰籍;其次,在一个傍晚,老人又因病痛突发,拔通她的电话,向她提出了援助请求,她再次第一时间前往老人家里,免费协助其家属做了妥善的照料处理,确保了空巢老人的安全,让老人及其家人体会到社区服务的温暖。
三、心心相印
在建设街辖内社区,除了刘佩英还有20多位老人得到过服务部的帮助,赖小涓和她的助老队员们还会定期到长者服务站,为那里的老人提供服务。这些老人和赖小涓等助老服务队员的感情深厚。20xx年4月,赖小涓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80多岁的黄南柱老人打来的,这是一位从20xx年开始,政府设定首批“居家养老”的孤寡服务对象,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痛风等疾病,生活自理能力差,赖小涓她们为老人设定了个性化的定期服务,如搞卫生、谈心,还时常去为老人做饭,并特别吩咐老人一有事情就一定要呼叫她们,让他就把她们作为子女看待,这次他就是感觉自己病痛发作,难以忍耐了,就电话让她们送他上医院,赖小涓一接到电话马上打出租送老人上医院,送到医院后,老人的病情果真及时控制了,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没过几天老人还是不幸地离开了人世。看着如同子女守在身边一样安祥去世的老人,她满脑子都是和老人相处的点点滴滴,真的希望时间能够停住,心不甘情不愿地希望老人多呆长些日子。赖小涓说:老人在送往医院的路上,苍白的脸上一直留露幸福快乐的笑容,如同子女陪伴在身边,老人紧紧握住赖小涓的手,不断地说自己真的很幸福,有这样的贴心服务,真不枉此生,在临终的时候还留下了使她难以忘怀的遗言:“你能亲自带我到医院来,我感到无比地高兴,这是一件对我们老人天大好事,你一定要把这个为老服务工作坚持下去,我们需要你们”。老人的离去,给从未为毫无关系的老人送终的赖小涓来说,这是一件难以解脱的痛苦事件,很长一段时间她的情绪十分低落,由于难以抽离痛苦之情,她曾经有过放弃为老服务的念头,但是老人的嘱托不断地在她脑海翻腾,无法消失,这也是一种动力,是她感到了一种使命在呼唤,因此不久她又重新振作起精神,以更大的热情再次投身到了为老服务事业中去。
四、一心为民
20xx年7月,建设新村广场里锣鼓喧天,这一天是建设地区义工服务总队——大学生义工服务队正式挂牌的日子,也是赖小涓最高兴的日子,因为“这几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一致认可”。这可是她这些年中另一个新的目标,就是将身边的天之骄子——大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和自己一齐用那无比的爱心投身到社会,利用空余的时间报效祖国。当天的仪式上,赖小涓作为义工代表宣誓:贡献一份力量,奉献一份爱心,帮助一位老人,让社区更和谐、更温馨。
一周前刚刚加入这支队伍的郑径舟同学说,他在华农学习这些年里,除了学习外总觉得空余的时间很多,在和他们的涓姐(同学们都是这么称呼赖小涓的)相识以来,就深深地被赖小涓的精神所感染,之所以要加入这个队伍,也是希望在学习之余能为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如赖小涓要求的那样“用年轻人的热情点燃老年人的激情”去投身为老服务。
“没想到她一坚持就是3年。”居委会主任雷爱好不无感慨,她们是看着赖小涓一步一步走过来的,随着大学生义工服务队的日益发展并渐趋成熟,建设街道办事处经再三考虑,决定为这支民间队伍“正名”。对于队伍建设规划,民生总队认为首要任务是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我们会予以指导,要做就做出个样子来”。
对赖小涓来说,除了义工服务队挂牌外,还获得了很多肯定。今年7月,她被评选为“建设地区优秀义工”“居家养老服务优秀管理员”等荣誉。接踵而来的荣誉并没有冲昏赖小涓的头脑,她始终记得20xx年黄南柱老人的临终嘱托,“荣誉是对过去的肯定,而我必须得坚忍不拔地往前走,不断继续地为社区弱势群体服务”。
如今,大学生义工服务队在增添新的服务内容上,为配合国家的“为党和政府分忧、帮世上父母解难,替天下子女尽孝”为老服务宗旨同时,在使广州成为“首善之区”的文明建设中努力让自己能尽一份力量,将“用青春的激情去点燃夕阳的活力”的愿望发扬光大,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个队伍在赖小涓的集合下,竟然从几十人的小队伍扩大到了近五百人的大团队,将全力以赴地在越秀区内打造一个全新的义工服务新气象,全心身地投身到了社区里的各项服务活动。如:社区老人、残疾、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的互帮配对服务,迎接20xx年广州亚运会准备工作配备服务,定期地组织为灾区或贫困山区捐款捐物,协助困难同学家庭增收助学计划等义工项目。通过这些各项活动,使到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人间温暖和谐的一面,以此让他们融入到社会的义务工作中去自我体现。
在社区居民眼里,屡获殊荣的赖小涓没有变,她还是当年那个既细心又热心的赖小涓,她以高度地热情将为老服务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就如她所说:社区服务也要和世界接轨。
一位老人(袁惠仙)因其老伴去世,由于其子女都在境外居住生活,无法及时照顾她,原本希望劝她进老人院养老,可是她本人因心理负担过重不愿进住,其子女通过社区找到了她,希望她给予帮助,她经过与老人详细的交流,先协助其子女为她安装了平安钟,并主动为她提供一帮一的居家养老服务,解决了其独居养老的后顾之忧。
另外,有一对老人,儿女二十年前都到了国外,如今老人都已近80高龄了,一个有严重的脑血栓症,一个有痴呆症,当周围的人都不愿意承诺性地去替其儿女们照顾老人地时候,赖小涓又一次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让其儿女能安心地去过他们的正常生活,脑血栓症的老人在去年不幸的去世,仍然又是赖小涓亲自临床照顾老人,并抚摸着老人的双手送走了老人,这次赖小涓觉得这就是居家养老服务的涵义:老人安乐,家人安心。
这也就是赖小涓所说的与世界接轨:为走出国门为国争光的海外子女照顾他们早已习惯国内生活的父母创造一个安享晚年的无忧环境。
细心和热心让赖小涓总也闲不下来,她最苦恼的就是时间不够用,顾不上家庭,自感对不起家人。如今,义工服务占去她大半的时间和精力。为了服务部的兄弟姐妹们生计,她不得不挤出时间运用其他的能力挣钱维持祺颐居家服务部的日常开支。
“我的梦想就是能在政府的更大支持下,创建更多的社区服务项目,扩大服务部的业务内容,聘请更多不同类型的社区服务员,让那些有着一份爱心又愿意参与社区服务的兄弟姐妹们能得到更多的报酬,加快改善生活的速度,提升生活的素质,这样我就可以用更多的心身投入到意义更深的义工服务中去;让更多的市民享有各种基本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政府倡导的“首善之区”和“打造十分钟养老服务圈” 打下坚实基础。
赖小涓憧憬着社区服务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