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校长暑期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正文

《校长暑期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时间:

校长暑期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校长暑期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先说暑期里,也是不久前,发生的一宗悲剧。一对住在寨寮溪边上的双胞胎哥俩和小伙伴们午饭后闲来无聊,就到溪边玩。不幸的是,弟弟突然不慎滑落水中。哥哥想施救,但自己又不会游泳,于是硬被旁人拦下。中午艳阳时分,附近根本没有大人,只能眼睁睁看着一条年幼的生命被吞没。而这个溺水早逝的少年正是我刚刚带过一年的学生。

初初听说消息,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脑海里清晰浮现的是他瘦弱的身影和怯怯的眼神,还有那少有的活泼纯真的笑容。放下电话,匆匆赶回学校,再奔赴落水现场,亲眼目睹漫漫却无果的打捞过程和那位悲恸欲绝的年轻母亲。我的心更加沉重。而彼时彼刻,我自知,惨白无力的言语又如何能安抚那颗承载太多苦难的心?逝者已矣。可是这个沉痛的烙印却永将刻在亲人的心里,我也难忘却!

痛定思痛,这样的悲剧可否避免?学校里一再强调安全教育,可是跃跃欲试想下去水里清凉一夏的学生早把老师和父母的嘱托忘在九霄云外了。他们不是没有安全意识,只是肤浅的淡薄的,好奇心和寻找新鲜刺激感却能令他们不顾一切偷偷冒险。能怪孩子们吗?等一等!除了把“不准游泳”作为紧箍咒早晚密密念过千遍万遍就万无一失了,社会学校家庭也因此算尽到责任了吗?我知道这很天真可也实属无奈之举。我又想起曾经看到一个报道。一个贫困山区学校却有着漂亮的游泳池,校长说:“我们这里到处有河有溪,孩子们不能不会游泳啊!”能把生命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考虑学校规划的功能性,而非面子工程,这点令人肃然起敬。也有人会说,孩子们会游泳了,更一心想下水了,隐患岂不更大?我说,既然一个人心里有这个念头,迟早会去尝试,堵不如疏,不会游泳总比会的下水吃亏吧。当然安全意识也要时刻牢记心头!

第二,玩微博,看到一条:近日,当厦大学生向央视主持人白岩松问起“讲真话的担当”时,白岩松说:讲真话现在成了很大的优点,为此我感到极大悲哀。这个时代怎么了?都拿一个人的底线当优点,一个人很伟大,不是因为他多好,而是因为他讲诚信、守时、不偷东西,这个时代有很多问题的表现就是,把过去的底线当成了上限来肯定。“你夸我一个新闻人说真话,但是如果我不说真话,我还算是新闻人吗?”是啊,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本职,也是底线,但是我也想说:不要一味抬高教师,把老师当人看。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为赞誉教师的陈词滥调,同时也容易让人对待教师职业“容不得一颗沙子”。有人戏称,学校和老师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有时社会容易苛求教师身上的神性,而忽略他们的“人”性。师德如果是条条框框,难免让人无法亲近,也令我诚惶诚恐。

但是,一位我非常欣赏的教育专家兼语文老师吴非却告诉我,不跪着教书,要教老师和学生成为“真”人。我读过他的《致青年教师》,吴非老师提出:“教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常识。”在流派纷呈的教育洪流中,能够坚守“常识”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他动情地写下“我半生做教师,越来越感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当然,即使是常识,也需要学习,也需要发现,也需要维护。”教育的常识,在我们的教育生活里,确乎变得模糊了。尊重孩子是常识,而我们却不顾一切利用控制手段,让他们变成一个个的“乖孩子”,并常常以自己“治班有方”而自诩;遵守教育的规律是常识,而我们却急功近利,动辄拔苗助长,荣耀了领导和老师的脸,却刺痛了孩子们的心;品格比分数重要是常识,而我们整天带着孩子在题海里拼杀,还美其名曰为了孩子的美好未来……当“常识”不再的时候,也就是我们教育病入膏肓的时候。常识,不深奥,它正是你每天的教育行为,你的一句话语一次微笑,你与孩子的.一次谈话,你的课堂……常识就渗透在这些细节里,成为教育的营养素。

尊重常识,是我们教育行为的底线,也是根源所在。

校长暑期学习心得体会 篇2

通过学习了何局长的报告,使我深深体会到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任务。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培养一批杰出创新人才。最近大家都在讨论“钱学森之问”,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来?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太容易。这是一个复杂的、带有系统性的社会问题。有文化传统的问题,有社会环境问题,有教育制度问题,也有劳动人事制度问题等等因素的制约。

单从基础教育来讲,当前最大的弊端是功利主义、应试教育的干扰。由于这种干扰使我们的教育围绕考试转,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全然不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不培养学生智慧能力,而是培养学生成为应付考试的机器。这个弊端人人都看见,人人都痛恨,但就是改变不了,也不愿意去改变。

我认为,首先老师有责任,要把每堂课都上好,让每个学生都听懂学会,这样就可以少布置课外作业;其次家长有责任,学校减少了作业,家长不要给学生加码,现在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补习班学习,周末也不得休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但是教育并非无能为力。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改革培养模式和方法,对于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冲破什么传统观念?最主要的是人才观、成才观。什么样的人是人才?广义上讲,只要有社会责任心,有一定工作能力,勤奋努力,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都是人才。但人才是有层次的,杰出的人才只有极少的人才能达到,是人才中的精英。教育要找出培养一般人才和杰出人才的平衡点,就是要坚特公平而有差异的教育原则。所谓教育公平,从最终的结果讲,就是使每个人通过教育都得到充分发展。但人的天赋、生长环境是不同的,只有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也即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人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公平和差异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如果不顾学生之间的差异,施行一律不变的教育,这对学生来讲是最大的不公平。可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却违背了这条规律。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都想把他(她)培养成精英。但是事与愿违,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伤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个人的特长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要改革培养模式和方法。现在的培养模式是知识的填鸭式, 而不是因材施教, 不是启发式。成才之路是不是知识学习得越多越好, 是不是考试分数越高越好?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成才需要有综合的条件,也就是说泥土中要有多种养分,花木才能生长得好。教育最重要的是设计学生成长的环境,指导他(她)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我总觉得,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基础教育最最重要的内容。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恐怕可以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学生较早地对某个学习领域有了兴趣,再加上勤奋努力,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我想他将来就能成才。因此,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责任心,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是十分重要的。

地方政府的思想要解放,改变教育政绩观,不要给学校压升学指标,要真正为人民负责;把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作为自己的主要责任。我们并不反对考试和升学,但升学率是一个常数,这个地区高了,那个地区就低。如果只考虑升学竞争,就会牺牲儿童的幸福。同时改革和考试升学也不是矛盾的,是可以找到一个契合点的。

教育要改革,要创新。改革创新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我们的中小学不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天才,但要使天才有生长的土壤。因此,我希望大家都来做泥土,培养出美丽的鲜花和参天大树。希望全社会都来支持改革,同时进行监督,逐步建立起社会诚信,把教育推向科学、健康发展的道路。

校长暑期学习心得体会 篇3

7月23日---26日,学校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为期4天暑假业务学习,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努力造就出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人民满意的教师。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茅塞顿开。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热爱祖国,爱岗敬业

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二、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身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走向综合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为一名中青年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习是分不开的。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出灿烂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