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风筝》教案设计优秀10篇正文

《《风筝》教案设计优秀10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风筝》教案设计优秀10篇,欢迎借鉴。

《风筝》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坏、扎、抓、莓”等8个字,会写“坏、松、扎、抓”等8个字,纸船和风筝(第一课时)。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感受到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喜欢维护友谊主动和好的松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纸船和风筝贴在黑板上,猜题目:这是什么?这是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谁能猜出来?

2、板书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提出听的要求:边听边看课文,最好不要用手指,眼睛不要离开课本。

2、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随学生回答贴图片:纸船处贴小熊,风筝处贴松鼠,板书:好朋友。

3、你喜欢这个故事?喜欢谁?为什么?说说喜欢的理由。

三、自学

1、出示挂图:这篇课文很美,还有几幅好看的。插图,(看图说说画了什么)喜欢学习吗?你想怎样学习呢?(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法)

2、交流方法,达成共识:先自学,认识生字,读通课文,下节课即将故事,朗读,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纸船和风筝(第一课时)》。

3、指导自学。

四、小组合作学习

1、字词。指导订正。

2、分小节读书。

五、检查

1、正音。生字扩词

2、读通课文。

3、梳理问题:

1)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纸船和风筝让它们成了好朋友。)

2)松鼠和小熊吵架了,它们的心情怎样?勾出写心情的句子。(小熊很难过。小松鼠也很难过。)

3)它们又是怎样和好的?你怎么知道它们和好了?(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他连忙爬上屋顶,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

4)再读句子。

六、写字

1、出示“坏 、松、扎、抓”。读准字音

2、观察,你有什么新发现?

3、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复习衣字旁和示字旁的区别)

4、讨论怎样写才好看。

5、范写,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风筝 教案 篇2

一、创设情境,体验角色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了《纸船和风筝》的生字、词,这节课我们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生字词语。

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乐坏 幸福 草莓 漂流  抓住 飘荡 翅膀 风筝 纸船 受不了)

师:注意漂字读piao,原来我们学过读piao,漂亮的漂。风筝这个词语你读得真准,在这个词语里它读轻声,但是在单读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它读成第一声zheng。

2、我们已经把课文读了好几遍了,你能用“纸船”、“风筝”两个词语来说说课文里的内容吗?

3、你们知道的真不少。是啊,纸船和风筝是小熊和松鼠的使者。就是这小小的纸船和风筝把小熊“乐坏了”跟松鼠乐坏了。文中的两个小动物你们喜欢吗?

4、 今天这两个小动物也来到我们的身边。快瞧这个是谁呀?(出示小熊的图片)

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喜欢哪个小动物就来扮演它。

5、我来看一看,你们进入角色了吗?(采访一名男同学)你是谁呀?(又走到一名女同学身旁)你是谁呀?

6、看来大家都进入角色了。(出示图画)这分别是小熊和小松鼠的家,哪只小熊和小松鼠能把自己的家安在合适的位置上?

你为什么把家安在这儿?

二、诵读悟情、体现发展

1、纸船和风筝怎样是它们成为好朋友的呢?读一读,课文3-7小节,一会就请你们谈一谈。

2、先请这只小松鼠谈一谈,你是怎样与小熊交上好朋友的?

生:我一个人住在山顶上没什么意思,听说山下有一只小熊,我就折了一只纸船,上面写了祝你快乐!并且把我最爱吃的松果一起送给它。我想小熊看了一定

会很高兴,并能愿意跟我交朋友。

师:(出示图片)快瞧,这就是小松鼠折的那只纸船,它是怎样到小熊的家门口

的呢?拿出你们的小手,演示演示!

师:你们体会得很好,谁能把你们体会的感觉用你们的朗读表现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 3小节)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眼前仿佛真的看见一只小纸船在小溪上漂呀漂!

3、 小松鼠希望你每天都获得这样的快乐,小熊你的心情如何呀?

文中有一个词就形容你现在的心情,是哪一个?

师 :对,你们就来读一读第4小节,看一看哪只小熊真的乐坏了。

4、这只小熊真的乐坏了!接下来我该请小熊再来谈一谈,怎样和小松鼠交上好朋友?

生:看到小松鼠的纸条和松果之后,我想总应该有个礼尚往来呀!(众笑)本来我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小松鼠,但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于是我就扎了一只风筝,上面写上祝你幸福,并且把我最爱吃的水果草莓送给了他。(或者:你为什么不也折一只纸船啊?因为我在山脚,纸船不能漂到山顶)

5、这就是小熊扎的那只风筝,它又是怎样飘到山上去的呢?想不想看一看?

(播放软件)小松鼠快看,有一只风筝向你飞来了,快我们伸手抓住它。做一把抓住风筝的动作。小松鼠也乐坏了,谁来读读,看看哪知小松鼠能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6、朗读得真好!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两个句子,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带有“  ”的漂,另一个是带有“  ”的飘。

师 : 带有“  ”的漂,是指什么东西在水上漂?

生:树叶在水上漂呀漂。

生:冰块在水上漂呀漂。

生:小竹排在水上漂呀漂。

师:带有“  ”的飘,是指什么东西在风中飘呀飘。

生:塑料口袋在风中飘呀飘。

师:你用得对,不过我们从小就应该具有环保意识,不应该让白色垃圾在风中飘。

生:气球在风中飘呀飘。

生:白云在空中飘呀飘。

生:蒲公英的种子在空中飘呀飘。

师:你们看中国的汉字多有意思,带有“  ”的字与水有关,带有“  ”的字与风有关。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你们可以找一找,读一读,用一用。

师:就这样纸船和风筝使它们成为好朋友,多开心呀!老师还给他们编了一首小诗歌,我们一起来读读。

友谊是风筝飘呀飘,

友谊是纸船漂呀漂,

友谊是祝福一串串;

友谊就是祝你幸福!

友谊就是祝你快乐!

7、(神情变得严肃)可是有一 天,它们俩竟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天空中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吵架之后两个小动物的心情怎么样呢?就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9-12小节。

1、小熊、松鼠,你们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2、是哪句话让你们感到这么难受呢?(自由读课文,找一找)

出示: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扬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追问:“风筝”在哪儿呢?“纸船”在哪儿呢?

3、小熊和松鼠,说说你的心情?(难受、伤心、后悔、失落)

(带着你的后悔,读这句话。)

(带着你的为难,读这句话。)

(带着你的难过,读吧。)

(带着你的失落,读。)

4、小伙伴离开了,友谊消失了,小熊和松鼠多么难过啊!(齐读7、8、9小节)

师:松鼠孤孤单单地爬到屋顶上,看看满屋顶的纸船,望望空荡荡的天空,他流下了眼泪……再读这一段。

8、我要到一只小熊家进行采访。这只小熊请你实话实说,你与小松鼠吵架之后心情怎么样?

9、我听说你在家还扎了风筝,这是怎么回事?你扎的风筝,到底放没放?

10、:我再到一只小松鼠家去采访。这只小松鼠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师:就这样,一天过去了,它们俩谁也没有放纸船和风筝。两天过去了,它们还是这样。一连好几天过去,这只小松鼠你想放风筝吗?

生:想!

师:如果让你再等几天放,行不行?

生:不行了!我已经受不了了,想马上与它和好!

师:那好,你就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小松鼠想和好的那段话。

生:(读课文的第11小节)

师:这只小熊你愿意与它和好吗?

生:我愿意,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喊出:让我们和好吧!

师:快看!天空中出现了什么?(出示风筝图片)

生:出现了小熊放的风筝。

师:松鼠激动得哭了,松鼠松鼠,你为什么会激动得哭了呢?

生:我看见小熊放的风筝,我太激动了,他终于原谅我了,我们又可以成为好朋

友了!

生:我主动与小熊和好,它没有辜负我的期望,我太高兴了,所以就哭了。

11、多么感人的小故事呀!大家体会得很好!此时此刻,有什么话想对文中的小动物说一说。

三、文情延伸,生命涌动

师:我相信小松鼠和小熊听了你们的话之后,一定会受到更多的启迪。老师真心地希望你们在生活中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愿这个动人的小故事,永远珍藏在你的心底。

风筝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和画面情景。

2.通过观察画面以及想象创编活动,理解童话的内涵,并创编故事中的部分情节。

3.积极参加创编活动,学会大胆表达。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放风筝》。

2.课件

3.跟故事相匹配的图谱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春天来了,你们在春天里会玩哪些游戏?

2.教师:想知道小动物是怎样放风筝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逐句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讲述故事内容。

2.讲到"小白云一会儿变成小绵羊……"时幼儿边学做小绵羊的动作边学绵羊的叫声(教师依此类推,教师小朋友一起边学边做动作)

(三)教师边演示边带领幼儿讲故事。

1.教师以提问以及留空填充的方式,指导幼儿完整地讲述故事。

2.借助图谱分析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童话的内涵。

师:小兔放的什么风筝?小猫放的什么风筝。

师:小兔、小猫都有风筝,小猪没有风筝是谁帮助了他?

师:小白云一会变成了什么?一会变成了什么?一会又变成了什么?

师:会变的小白云真有趣。小朋友们想一想小白云除了会变成小绵羊、大白鹅、小白马,还会变成什么呢?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四)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想象创编故事中的部分情节。

1.教师帮助幼儿将创编的故事情节整理成规范的语言故事。例如:小白云一会儿变成小鸭子,嘎嘎嘎叫着……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讲述新编的故事。

教学反思

作品的语言简洁明快,多重复,富有韵律感,其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声词,更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因此,非常适合小班幼儿学习和理解。

童话《放风筝》描绘的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日常生活中放风筝的。游戏,非常巧妙的将小白云想象成风筝,又有着无穷无尽变化的风筝,既符合幼儿的思维的特点,富有童趣,又使故事内容具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小兔在放一只胡萝卜风筝,小猫在放一只金鱼放在风筝,小猪空着手跑来,如果没有风筝他会多么不开心呀! 小白云的帮助,让他获得了最有意思的、最会变化的风筝,极大的满足了小猪放风筝的心愿,也留给小读者无限的遐想。

风筝 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引导学生体味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①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可从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准备交流。②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①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②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③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课文导人:

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风筝》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②检查预习

教师范读或让学生听配乐录音。

(过渡)要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

③质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b.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启发提问)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c.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学生听读课文后,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再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帮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课文。

[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因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

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学生四人小组设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

(可请学生把问题记在课堂笔记本上)

[问题探究]

①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下文)

②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多角度讨论探究)

③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近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

师生讨论后,教师加以评述。

[教师小结]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所引发的惊异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布置作业

①精读课文,再提问题,继续研讨。

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③阅读《满天的风筝》,说说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第二课时

继上节课的学习基础,进一步探究疑难。

课文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戏于儿童的意义,感悟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惊异、悲哀到后悔自责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经历,初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从中还能感悟些什么?本节课继续研读课文。

精读课文:

教师朗读指导(声音、语调、速度、感情)。

指名朗读课文(3—12段),对课文主体内容再’

交流探究:

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 整体感知,同时布置思考问题准备在预习与思考前提下,小组内交流,选共性和有代表性问题合作探究。小组之间相互派代表问答,教师引导深化,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应引导学生解决好如下问题)

合作探究

学生可边读边思考或读完整体思考。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第一组:

1、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对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结合书中插图体会)

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请你用自己话概括。说说作者在文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对“我”的描写,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这时的小兄弟是怎样的处境?

3、这部分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用得很贴切传神,找出来,说说为什么用得好。

4、通过3、4段的学习,你进一步感悟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全班交流、补充。

[教师小结]

这部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文中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自责。(第4题可放开让学生说,教师不一定给评价)

第二组:

快速默读,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1、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行为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2、从第5段中找出一句有关文章主旨句子,说说反映了什么主题?

3、而我明白了儿童游戏意义后,,心情沉重,总想补过,这说明什么?

4、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

教师小结:

作者一接触科学思想,就认识错误,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他的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三组:(教师要重点指导第三组的问题,可由浅入深引导)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1、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

2、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小结]

作者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意想不到,又“无可把握”,想摆脱也不可能了。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课文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表现个人的悔恨,而是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教育意义。

拓展延伸:

1、请学生根据练习三准备的作业在全班交流。

2、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请你选一个最难忘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教师小结]

《风筝》这篇文章不仅表现出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能够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本文深刻的主题,令读者读后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的感情更真挚、美好,思想更丰富深刻。

课后记:本课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多角度阅读,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能够充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风筝》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资助幼儿了解风筝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欣赏风筝图案及色彩的民间特色美。

2、引导幼儿选用差别材料,运用简单明快的色彩、对称的方法制作风筝。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活动准备

活动前带孩子们放风筝。

环境创设:安插斑斓的风筝。

风筝制作录像,各色颜料,纸张、剪刀、双面胶、竹棍、线等制作材料。

活动流程

谈话引入——欣赏风筝——讲解难点——制作风筝——放风筝。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引导语:小伴侣放过风筝吗?放风筝好玩吗?谁来说一说,你放过什么风筝?今天杨老师给小伴侣也带来了风筝,一起来看!

二、欣赏录像,拓宽经验。

风筝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一起来看!咱们山东潍坊的风筝可有名了,外国人都来买咱们的风筝呢!

小结:做风筝需要四个步骤呢,扎、糊、染、拴。

三、出示范例,讲解难点。

引导语:做大风筝太难了,咱们一起来看看小风筝是怎样做出来的?

教师出示小风筝,带幼儿观察他们的结构、材料等。讨论:

1、各种各样的形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2、风筝上面斑斓的图案和色彩是怎样装饰的?

3、风筝的骨架怎样绑缚结识?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本身的想法,并及时必定。

四、制作风筝。

1、幼儿绑缚骨架,引导幼儿在绑缚过程中彼此合作完成骨架的制作。

2、幼儿制作风筝,教师及时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带幼儿到户外放风筝。

延伸:教师和幼儿一起用本身制作的风筝装饰主题环境。

风筝 教案 篇6

教学设想: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步整体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为进一步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①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或作评价。②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①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②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③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课文导入:(完成时间:2分钟)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在课前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把弄不懂的字、词画拿到组里解决,再把解决不了的自已写到黑板上,大家一起解决。(完成时间:4分钟)

3.质疑探究(完成时间:20分钟)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2)读完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提示: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3)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个别学生朗读全文,听读课文后,进行朗读评价。

[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因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

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安排时间:17分钟)

[问题探究]

①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下文)

②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多角度讨论探究)

③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近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

师生讨论后,教师加以评述。

[教师小结]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所引发的惊异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布置作业(完成时间:2分钟)

①精读课文,再提问题,继续研讨。

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创意说明:

从情感角度切入,说说读读,初识人物,把握情感基调,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从而带动对全篇的深入研读和领悟。有些难句除了指导学生多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外,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读。

这篇散文诗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主题,学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本设计创设了一个与作品中人物对话的活动,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领会写作意图。

一、导入新课

听歌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引入正课: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1、概括故事。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

2、略说人物

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大致会这样说:

从“体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可见小弟走出户外去活动,对健康有多重要。)

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

从“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

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

从“做出蝴蝶风筝”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

从“伸手抓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

三、研读“悲哀”

1、朗读体会

提问: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悲哀)

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及时点评。个别表演读后,四个小组连缀读完所有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

2、合作探究

学生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进行自主提问,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以下几个,先由四人小组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①教师示范提问: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为什么在我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②“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③我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

④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为什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 “四面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没有别的含义?

四、思维延展

1、讨论主题  感悟警句

①引导思考:一件记录着某种遗憾的往事,兄长追悔莫及,小弟为何全忘了呢?对鲁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

②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呢?文中有一个警句,请找出来,齐读。

③你赞同这个道理吗?谈谈自己的理解。

例如:

多玩游戏能使儿童活泼、聪明、健康。

玩游戏(如搭房子、过家家等),能放飞人的想象,想像的世界奇妙无穷。

爱玩的孩子显得机灵、活泼,而在家长管束下老实安静听话的“乖孩子”,可能因天性被抹杀而缺少头脑和灵性,依赖性强。

玩玩具或游戏过程中,人是要仔细动脑筋的,要观察要思考,这将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

2、联系生活  讲述故事

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

教师小结:玩具与游戏能让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快乐、思考、创造和智慧,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

3、进入文本  与人对话

学过课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哥哥或弟弟说些什么呢?说劝慰、鼓励、理解、敬佩的话都可以。

老师范例:对兄长,我想说,你是那么严厉地自责,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敬佩)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的对话会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在与人物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结束语:

一出风筝事件,牵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兄长严于自责,小弟全无怨恨,这兄弟间的情谊因风筝事件而显得更美、更和谐。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里不仅揭示了传统观念对儿童的毒害,也为我们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贵,愿同学们都能拥有自己自由、快乐发展的天地,让我们一起来背诵清朝高鼎的一首《风筝》的诗吧!

学生十分愉悦地、无限向往地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放纸鸢”,结束新课

风筝 教案 篇7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疑难问题。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课时安排两课时一、导入1.由有关风筝的诗歌导入,引入本文的篇名、体裁和作者。2.简介本文的作者鲁迅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二、预习检查读准下列字音1.生字丫杈chà    憔悴qiáocuì    模样mú    嫌恶xián wù    可鄙bǐ    什物shí     惊惶huáng    瑟缩sè    惩罚chéng    虐杀nüè    宽恕shù    苦心孤诣yì  堕duò  蜈蚣wúgōng    伶仃língdīng    2.形近字嫌xián   嫌恶      怒nù   愤怒      堕duò堕落赚zhuàn  赚钱      恕shù  宽恕      坠zhuì下坠诀jué   诀别决jué   决定   抉jué   抉择3.多音字    è   凶恶恶  ě   恶心        wù  嫌恶       shí什物               mó  劳模什                   模      shén什么               mú  模样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主朗读课文1.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②停顿恰当;③读出感情;④读出重音。2.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①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②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④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④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⑤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序、倒序、插叙)(二)思考1.“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2.为什么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3.鲁迅对等自己的错误的态度与一般人有何不同?(对待自己当年的行为,深深地谴责自己。不因自己当年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时间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四、合作探究质疑、讨论、答疑(一)1—2段(第一组问题)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二)3—4段(第二组问题)1.3-4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2.对我流露出什么感情?鲁迅是在自责自己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出了同情、后悔、自我谴责之意。3.朗读(1)你能读出明显表现出作者忏悔心情的文字吗?(2)应用怎样的情绪和语调朗读?(沉重的)4.小结一:本文的一个重要的情绪是忏悔,朗读时,语调应是沉重的,包含强烈的自我遣责的意味。5.配乐朗读:用沉重的语调读出忏悔的感情。(注意着重号词语)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三)5—8段(第三组问题)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2.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3.配乐朗读。(用沉重的语调读出忏悔的感情)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4.核心问题探讨: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作者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作者是一位能够勇于反省、勇于自我谴责、勇于承担责任、家庭与社会责任感都极强的作家,不可能因为弟弟的忘却、无怨就会自我说谎,自我欺骗地认为自己无过了。)(四)9—12段(第四组问题)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2.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3.小结二:本文的另一个重要情结——悲哀。朗读时,语调应是沉重的,包含强烈的社会遣责意味。4.试着饱含情感地配乐朗读这部分。(五)课堂总结文章中心的两个要点:忏悔:我对弟弟的“精神的虐杀”——自我谴责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却。五、探究文意整篇文章看完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思考一下: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要告诉我们什么?参考(可以从以下角度去思考)1.鲁迅对于小兄弟的感情2.对于自己的错误该怎么办3.怎样看待游戏(知错就改、手足情深、反抗封建教育)六、自由感悟——向生活延伸1.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个概念。2.有关天性的名言。3.说话训练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很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筝》 篇8

教材分析

山东潍坊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传统手工艺珍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班幼儿对风筝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只限于表面印象,对风筝的来历不甚了解,为加深幼儿对风筝的认识,让幼儿了解风筝的来历,增加幼儿的自豪感, 我们开展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风筝的多种造型和左右对称的特点,了解风筝的来历。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风筝左右对称的特点,尝试制作简单的风筝。

3、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放风筝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风筝实物和图片,布置“风筝展”。

2、风筝骨架一付、面纸一张、尾纸两张、棉线一根:未装饰的风筝一个。

活动过程

1、与幼儿谈话,帮助幼儿回忆放风筝的经历。

(1)提问:你见过或放过什么样的风筝?你是怎样放风筝的?

(2)请幼儿说说自己放风筝的经历。

2、观看课件,欣赏各种各样的风筝,了解风筝的来历。

(1)引导幼儿观看潍坊风筝节风筝满天飞的视频,感知风筝的美丽。

(2)教师简单介绍风筝的发展史和制作过程,了解风筝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工艺。知道我们山东有个潍坊市,因为独特的风筝文化而被誉为

“国际风筝之都”。

3、自由参观风筝展,引导幼儿从造型、图案、色彩等方面展开讨论, 发现风筝的不同特点。

幼儿自由参观风筝展,感受风筝的多样。提问:这里都有哪些造型的风筝?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风筝都用鲜艳、漂亮的颜色?

小结:风筝的颜色五颜六色,很鲜艳,鲜艳的风筝即使飞得高也能看得到。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风筝左右对称的特点。提问:风筝上画着什么图案?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把风筝制作成成左右对称的?

小结:风筝是左右对称的,这样能使风筝两翼保持平衡,不会掉下来。

4、请幼儿设计图案并简单制作风筝。

引导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风筝样式,提醒幼儿注意图案的对称。完成后教师指导幼儿粘贴风筝的“尾巴”,系好长线绳。

5、带领幼儿到户外放风筝,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1)教师示范讲解放风筝,提醒幼儿奔跑时注意安全。

(2)请幼儿自由结伴配合,尝试放风筝。

活动延伸

可借此机会举行“亲子放风筝比赛”。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筝》 篇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看录像,欣赏、观察风筝,激发幼儿制作风筝的欲望,学习风筝的简单制作方法。

2、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风筝。

2、风筝会现场的录像。

3、录音机、录音带。

4、教师制作的风筝作品一个

5、制作风筝的材料(楟秆、不同形状的纸、彩带)若干、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谜语引出风筝

引导语: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谜语:

天上一只鸟,用线拴的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

(风筝)

小朋友见过风筝吗?见过什么样的风筝?请为小朋友描述一下它的样子。

(二)基本过程:

欣赏、观察风筝,了解风筝的基本制作过程。

引导语: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风筝,想请小朋友欣赏一下,看看哪些是你们见过的,哪些是你们没见过的,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幼儿欣赏)你最喜欢哪一个?请把它拿过来。

提问: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个风筝?

2、你知道这么漂亮的风筝是怎样做成的吗?(引导幼儿发现风筝的对称美)

(三)看录像,激发幼儿制作风筝的愿望。

引导语:小朋友这么聪明,表现的真棒,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件礼物,你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在给你们礼物之前我要先考考你们,你们知道风筝会是哪一天吗?闻名世界的风筝之都是哪里呢?每年的4月20日全世界的风筝爱好者都会来潍坊参加国际风筝节,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礼物就是风筝会现场的录像,请小朋友仔细的看一看。(放录像)提问:录像里有什么样的风筝?看完录像你有什么感受吗?

(四)尝试制作风筝,体验合作的愉快。

引导语:再过几天就是今年的风筝会了,你想不想也制做一个美丽的风筝去潍坊参加风筝会呢?那么你想制作一个什么样的风筝?(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新)那还等什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朋友尽量制作,如果你觉得自己制作有困难可以两个或三个小朋友一起制作,制作完毕以后,请将垃圾收到小盆里。(幼儿动手操作)在制作的过程中,放轻缓、优美的音乐。

(五)展示、欣赏作品。

引导语:小朋友,请将你们制作的风筝带过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制作的是什么风筝,是怎样制作的?咱们来个风筝展示表演吧。

(六)结束部分:

引导语:小朋友制作的风筝这么漂亮,我们赶快到外面放飞一下,练习练习,过几天在风筝会上大显身手。

活动反思:

新《纲要》中指出:活动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开展幼儿感兴趣的事情。这不孩子们对今天的活动表现得非常好,尤其是在讨论选用材料时他们的奇思妙想让我震惊。还有在制作过程中他们敢于尝试利用自己的方法及材料进行制作,极大的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还有在作品展示时,孩子们大胆的讲述自己的风筝。在这自然的环境中为孩子们营造愿意表达的氛围,使他们轻松的表达自己的心声。几个人一起制作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精神,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风筝》教学教案 篇10

一、谈话激趣,导入学习

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风筝)(课件出示2)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憧、憬、歇、埂”(课件出示3)

“憧、憬、歇、埂”是左右结构的字;“憧”和“撞”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筝、拔、蝴、蝶、福、托、梢、歇、踪、丧、圈、坊” (课件出示4)

指导书写:“拔、蝴、蝶、福、托、梢、歇、踪、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拔”不要写成“拨”;“筝”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一横要长一些;“丧”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情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五、课堂练习,抄写句子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知道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具体完整;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具准备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