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3篇)正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时间: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页是细致的小编首席为大家整编的13篇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反思 篇1

认识角是二年级下册的知识,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认识角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认识角教学反思。但是,低年级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采用以下一些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

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做如下反思:

1、新课程改革倡导

借助图形概念形成的教学,使学生经历“感知—观察—比较—归纳—抽象”的概念建构过程。在教学中,第一个环节我通过让学生摆三角形,拿走一根小棒,从而提出课题认识角,然后就让学生快速的将小棒收起来了。这时学生脑海中还没有对角有一个笼统的认识。应该先让学生观察一下这个角的样子,然后还原小棒,再分别拿走另外两小棒观察那两个角的样子,这时学生对角这个图形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再请学生说一说,就给了学生一个“感知—观察—比较—归纳—抽象”的概念建构过程,这样也为学生后面能正确指出用圆折出的角做了很好的铺垫。使学生头脑中角的概念逐渐清晰。

2、同时新课程改革也倡导帮助学生形成对概念内涵的丰富认识

形成比较和分类、概括和抽象的能力,提升准确、简练和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水平。在课上我对学生使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还很欠缺,学生很多时候意思正确,我就急于给予评价。应该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说完整的、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品质和态度之外,还对学生清晰掌握概念有很大的帮助。

3、在课堂中要善于制造矛盾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没有问题的课堂不是好课堂。在本节课中有一些让学生质疑,产生矛盾冲突的地方,我没有及时的抓住,而是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讲解。如:在同桌同学用活动角造同样大小的角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可能脑海中差生疑问“我们的角并不一样”如果我通过引导让学生提出疑问,然后让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争论,最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重难点应该能被学生更好的介绍,而且学生的主动性更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所以教师在备课或教学中应该形成一种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意识。并且善于抓住教学中能令学生差生矛盾冲突的点。让学生去探究、去合作,这样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更强,教学也更高效。

4、教学中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我安排了很多活动,但是活动过多每次活动,都要组织一次教学,这样就占用了很多的教学时间。所以,有的活动是否必要,就成为我要思考的问题。教学活动多,应该突出主线,进行简化。所以在二次备课中,我将摸角的环节去掉,在巩固练习中,将正例与反例结合,也能达到角的概念的强化和辨析的作用。同时在标角中将平面图形和圆弧形放在一起,也能达到分层巩固的目的。这次的经验,也让我对以后再操作活动比较多的课时有了思考,活动是否必要?活动与活动还能否结合达到相同的教育效果?力图考虑更方面的`因素使活动更有效,更有价值。

5、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基础,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在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主体性发展教师促进者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教师促进者的作用,必须把握好课堂中的语言。小学教学语言,要注重多样化的提问艺术,要善于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批评语言的方式的幽默化和评价语言的多元化。而反思我的课堂,虽然学生比较有序,但是似乎缺乏一种激情,少了一种活力。学生本应该学的、玩的很带劲儿,但是似乎这种氛围没有被我带动起来。所以以后我要加强这方面的实践,多用热情的表情和话语感染学生,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数学带给他们的成就感,从而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 篇2

星期一匆匆从湖州赶回来,一堆棘手的事情等待去完成,包括星期四的公开课,这也是本学期数学组第一次教研活动。此次湖州执行学习了几何画板,因此此次开课选择了《角的初步认识》,一节几何课,也让自己尝尝鲜。首次尝试用几何画板上几何课,也是很值得回忆的。

一、由熟悉的图形引入

备课前翻阅各版本教材,多是由操场情境引出角,这样安排确实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形象。但我的这帮孩子们,这个学期才见到素未谋面的操场,且生活经验缺乏,能按老师的要求乖乖地、准确地找出角吗?既然数学教学要摸清学生已有基础,于是,我基于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三角形、长方形、五角星等有角的图形的基础,选择以“露出角,猜出背后的图形”为切入口引题,并从图形中抽象出角。

二、运用口诀,简化难题

朗朗上口的口诀,有时可以将复杂的步骤简单化,学生也喜欢。在本课中,我想了两个口诀:

①当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后,我出示“角有一个尖尖点,它的名字叫顶点;角有两条直直线,它的名字叫做边”,突出角的尖尖点和直直边;

②在画角时,也出示了一个口诀,简化步骤。平时在教学中我也常用口诀,比如在算进位加、退位减时,编出了一个顺口溜,学生学得很开心。

三、巧用画板,变不可能为可能

以前在执教《角的分类》时,一直纠结于在PPT中如何让边旋转起来,而今运用几何画板,一切都显得轻松了。

①两条不相交的线,想要变成角,直接拖动来得更简单,就不需要PPT的动作路径;

②利用不同角度旋转,让角不断改变朝向,但始终是角,通过直观对比感知,深化角的本质特征;

③设置旋转,让角随意变大变小。通过两角比赛,让大小比较富有生命力,在几何画板的依托下,能让学生大脑中建立角的大小观念。

当然,遗憾总存在于课堂中,由于准备匆忙,课堂必备的语言没有用心思考,思路也有些混乱。

①内容安排过密,学生学起来并不轻松。

②忽视学生独立参与活动的细节。

③练习有些难,可能想让练习设计的出彩,却忽略了学生的能力。

《认识角》的教学反思 篇3

新课标提出,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应该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及应用过程中参与实践活动。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另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的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识。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中年级学生爱玩、爱动。我在教学中为他们创设操作情境,变抽象为直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在教学生利用活动角演示其大小变化规律时,我先放手让同桌自己试着用活动角拨角,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演示活动角,让活动角演示变大、变小的过程,这时教师提出:两根硬纸条叉开的大了,角就怎么样,两根硬纸条叉开小了,角又怎么样了呢?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中的角,向学生渗透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的关系。学生从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有效的练习可以推动这个过程的顺利完成,课堂练习是要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兴趣的广阔天地。本着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原则,将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这个练习设计成为一道请你来当当裁判员的游戏,这一练习的设计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对角的特点加深了理解,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猜猜下面图形有几个角这个练习中,我把一颗颗智慧星覆盖在图形的一角,谁能猜对这个图形有几个角,智慧星就跟他交朋友。通过这种竞争性的练习,深化了学生的认知,活跃了课堂气氛。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始终遵循着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观察、实验演示等方式,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认识角》教学反思 篇4

1、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课一开始就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给图形分类,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形象的发现角,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教授新课做好了铺垫。在学习新知这一大块,又精心的设计了四个环节的学生活动,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仅贴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2、合理引导,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带给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忙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始终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丰富多样的'自主学习中获得充分释放,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师生共同体验了学习进程中的苦与乐。

3、利用多媒体优势,把抽象知识直观化。

一位数学家以前说过:“数学这一学科是如此的严肃,最好不要失去机会把它弄得趣味化”。若利用课件在数学课中创设情景,能够营造出欢快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直观形象的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画法,这样就能更好地完成学习过程。

在教学环节中,值得我们思考的有很多,比如:怎样把握整个教学环节和有限课时的冲突,有没有更合理的环节设计……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 篇5

成功之处:

反思这节课,我能努力实践着新课程的理念。这节课的尝试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关注生活经验,重视实践操作,让学生经历角的含义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先让学生说说在生活当中看到过或听说过哪些角,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然后在找角摸角画角分辨角等活动中建立了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使他们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获取了知识,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亲历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评价学生让他们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利用学具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究性和趣味性,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从而使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

不足之处:

1、时间把握不够准确,预设的活动没有按时完成。

2、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练。

认识角教案 篇6

《认识角》教学设计

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

一、教学内容:课本23页到24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认识角,知道角的组成。

三、教具准备:课件、红领巾,三角尺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师:在上个学期我们班的同学都加入了少先队,成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那么少先队员的标志是什么,谁知道?

2、师:对,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同学们一定要爱护红领巾,保护国旗的一角。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

3、师:这个图形为什么叫三角形?

4、师: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是角?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角。 (板书:认识角) 活动二:引导探究

1、联系实际,整体感知角 (课件出示情境图)

(1)师:这是哪里啊?(幼儿园)对,这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上手工课。在这温馨美丽的幼儿园教室里,你看到了什么? (2)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的角。原来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多近啊!

(3)师:老师还带来了几幅图片,你能找出藏在物体中的角吗?(出示图片) (4)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快找找。现在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同位看。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找到的角。 (5)师: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现在你能自己画一个角吗?生尝试自己画角。

(2)师:(展示生画的角)观察这些角,它们都有什么?

(3)师:这两条直直的线,我们叫它边,两条边一定要直直的,不能有弯曲,那么这两条边相交的点叫顶点。

(4)师:这就是数学王国中的角。看一看,角有什么组成? (5)练习辨析角

师:现在你认识角了吗?老师就考考你们。 活动三:认识直角

1、师:现在就让我们给这些角都脱去美丽的外衣,看看它们变成了什么样? (将前面的物体去掉多余出现角)

2、师:观察这些角,哪两个角比较特别?

3、师:我们把三角尺的这个角放上,正好重合,那么像这样的角就是直角,可以给它画上直角符号。 活动四:巩固深化,自主练习

1、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组成?

2、师:想好了吗?老师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3、练习巩固。 活动五:归纳总结

师:想一想,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们学的高兴吗?今天我们只是初步认识了角,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学到更多关于角的知识。

《认识角》课后的教学反思 篇7

《认识角》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的空间观念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不强,学生对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所以教学时我采用的是先让学生感知角,丰富学生的感知;二是在生活中找角,巩固对角的认识;三是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与理解;四是画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五是演示角的大小,发展学生的思维;六是总结介绍角,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我有以下一点体会: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动手做中发现数学。通过让学生感知角——找角——做角——画角——演示角——介绍角一系列活动来进行,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整节课下来,学生不仅积极参与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在过程中我也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找一找、看一看、做一做、摸一摸、想一想、玩一玩、比一比、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初步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之间的关系这一特征。

总之,整节课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不仅主动获取新知,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总是教然后才知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的数学语言不够精炼严谨,以后多学习加强锻炼;二是个别同学玩活动角时没有思考问题,老师放任自流,没能及时调控好,以后需加强。三是角的大小比较中我没有特别强调和总结,因此这部分的内容有些学生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 篇8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有以下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探索的动机。

课的开始,教师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寻找角开始,接着,通过摸一摸、说一说,寻找三角板的角,逐步抽象出角的形状。密切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亲切感,自然地就会产生了一种乐于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积极参与。

这节课中,我为学生的探索设计了一系列活动。首先,寻找生活中的角,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认识角的特征;其次,画角,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然后从形式多样的图形中标出角,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最后,通过玩角,比一比角的大小、形状,激发学生寻找角的秘密互相交流。整个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兴趣浓厚,学生一直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这样获得的概念,理解是深刻的,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体现了课改中数学“活动化”的要求。

三、巧用多媒体,变抽象为直观。

在初步认识角时,我运用多媒体,先在实物上描出角,再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属性,抽取出角的本质属性,引出角的图形,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了角的表象。

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总是教然后才知不足,经过思考,总结如下:

1、画角和比角前应给出操作的要求

在本节课对画角的处理中,只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出的角的特点来自己画角,如果在画之前有要求,比如,比谁画得快,画得多,在画的过程中挑选画的好的和画的不对的,这样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就会更积极,对角的认识就会更深刻。比角大小时应该给学生多加点思考性,比如,比谁做的角最大,比谁做的角最小,这样既为后面学习比较角的大小做了铺垫,还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思维。

2、应该强调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节课总体的课堂教学效率比较高,但是在一些细节上有欠考虑的地方,比如,在学生找角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先集体找,再单独汇报,这样学生就全员参与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更高。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 篇9

这周讲了《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的前两课时认识角和认识直角,在认识角这一课堂活动中由于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语言表述,时间安排非常紧凑,尽管如此,一节课还是没有讲完。对于“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操作性比较强,我设计了让学生找情境图中的角这一活动,让学生积极探索发言。

紧接着总结这些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然后画角,让学生用三角尺或者直尺画角,并让学生上黑版展示,进而总结画角的步骤方法,最后比较同桌之间的角谁大谁小,进而提出如何比较,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等关键问题,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动手与合作思考中建立了角的表象,在相互交流中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充分让学生参与进来。

在认识直角这一课堂活动中,我从实际生活出发,首先找身边的直角,从而总结直角的特征,再折直角,让学生动手操作,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折直角的方法,进而点出最简单的方法,最后用三角尺进行画直角,找学生上黑板画,再总结画法,继而用三角尺检验所画角是否是直角,做后总结检验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学习、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直角的认识。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认识角》的教学反思 篇10

在活动化的课堂中做数学,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按照操作的不同目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自愿参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的特点是“听过了,便忘记了;看过了,便记住了;做过了,便真正掌握了。”在教学角时,问题主要是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画直角,画直角比画一般的角,难度要大一些,两条边的方向不能随便定,只能根据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决定怎么画,有了一定的限制。

画直角的方法比画一般角的方法难度加大啦,这时我特别强调学生直角的顶点必须是尖的,直角也有两条边组成,不能沿着三角板画成三角形,另外强调直角符号必须是方方正正的,不要画成弧线。二是在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时,学生不会旋转三角板上的直角来验证。所以我通过黑板上演示和课件上形象直观的动态演示的方法相结合,让学生知道怎么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同时也在比较中得出,这个角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但是我觉得要想让每个同学都学会判断、比较的方法,还得让学生亲自操作,在做中学习数学,掌握方法。所以我让学生多次演示,加深理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认识角》教案 篇11

《认识角》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

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数学思考方面:能在做角和比较角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知。

解决问题方面:在做角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并能够提出问题。 情感与态度方面: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剪刀、扇子、三角尺、小棒、纸、钉子板、橡皮筋、图钉、画在纸上的两个角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老师也非常喜欢做手工。大家看,老师现场做一个,好吗?(剪出一个五角星)

2、出示“五角星”问:这是什么图形?问什么叫“五角星”?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哦,原来这就是你们认识的角啊。那你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想不想得到老师亲手剪的五角星呢?今天,我们就要在图形王国里进行一个夺星大赛好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角

1、(电脑出示:剪刀、扇子、钟面)

提问:(1)角之家正在进行化装舞会,他们都在自己身上化了妆,你们能把他们找出来吗?

(2)谁愿意指出剪刀上的角?依次指出扇子、钟面上的角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了物体上的角,把这些角从物体上移下来,就成了为数学上的角,也就是角真正的样子,想知道他是什么样子的吗?

2、(电脑出示角的抽象过程,只留不同形状的角) 谈话:上面这些都是角,谁来说说角长什么样子?

(拿出自己的三角尺摸一摸) 教师随机板书并画角

师:刚才大家摸到的尖尖的这个地方叫顶点,两边直直的部分叫做角的边,他们所组成的图形就是角。

3、板书角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角的表示方法

过渡:小朋友已经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角,新朋友角想来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4、(电脑出示:想想做做,下面的图形那些是角家族的成员,那些不是,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5、(电脑出示:67指一指的内容,找一找并标出来) 过渡:同学们已经能够找出图形中的角,能不能自己画一个角呢?

(二)画角

1、想一想,需要用什么工具呢?(借助工具自己画一个角)

2、展示并对比,发现问题 3介绍画角方法(电脑出示)

4、独立画角。

(三)做角

谈话:我们的小朋友真厉害,什么都难不倒你们,对角这么熟悉了,其实不仅数学王国中有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也有角,你能找到吗?

1、下面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找到了就把你的贴画贴上去,看谁在2分钟内找的多,(音乐起,学生找角)

2、谈话:接下来我们自己来做角吧!为角的家族多添加一些成员,好吗?请用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材料,比一比那组做得角多(音乐)

(小组汇报自己做角的结果)

谈话: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做的角真有意思,你们瞧!(那一个活动角大小变化)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比较角的大小

1、用活动较摆出一个角和同桌比一比,谁的大?谁的小? 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口的大小有关

2、老师也有一个大的活动角,你能做一个比老师大的角吗? 师:老师所做的角的边很长,怎样比较呢? 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差别大的角,用眼睛可以看出来

差别小的角用什么方法呢?

重叠法、用活动角比一比

三、总结

1、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请同学们看一些图片(电脑出示图片)

2、如果你是角,你会怎样介绍自己?

师:生活中处处有角,老师希望大家能做一个有心人,发现更多的角。

四、作业

找一找自己家里的角

《认识角》教案

学 校:席王中心小学

班 级:二年级一班

教 师: 刘敬娜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

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理解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图游戏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

预设:生:三角形。

师追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那我们是怎样猜出这些图形的?

2、揭示课题

师: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合作交流,认识角

(一)找角

师:其实还有很多角藏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噢,同学们,这是一所美丽的校园,你能从图片的这些物体中找到角吗?(出示课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

(二)感受角

1、看!图中那位老师手中的三角尺变到我手里来了,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它的角在哪呢?(3个角)

2、请你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尺,我们一起像刚才那样摸一摸、指一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告诉给你的同桌听!(交流学习)

3、汇报:角的两边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三)观察角

1、刚刚图片上的角老师把它们单独拿出来,请你观察这些角,然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同桌交流角的特点

3、角的各部分名称:尖尖的部分我们叫它角的顶点,两边平平、直直的线我们叫它边。

4、小练习:判断哪些是角。

同学们我从数学王国里带来几个图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学生汇报后,师提问为什么那些不是角呢?说出理由。

(四)用活动角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观察活动角

老师出示教具活动角,请同学们观察它是怎样一点一点变大或变小的。

动手操作:拿出手中的活动角,跟着老师一起操作,感受角逐渐变大或变小的过程。

说一说,角在变大,角两边的开口也在逐渐怎么样?所以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角两边的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两边的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2、跟同学互相比较角的大小

比较时出现问题:有的同学角的两边有长有短。

这时我们怎么知道谁的角大呢?

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开口大小有关,我们可以比一比,发现角两边的长短不影响比较。

师追问: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师小结:

出示填空问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角两边的开口越大,角就();角两边的开口越小,角就()。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

(五)画角

我们了解的这么多有关角的知识,你们想不想把他们画出来?

1、师示范画角。

师:从一个点起,先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笔直的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笔直的线。

2、课件展示。

3、学生总结老师是怎样画的。

4、学生尝试活出不同角度和大小的角,

三、巩固练习:在生活中找角。

孩子们画的真漂亮!角还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甚至是教室里,你能试着找一找,看看哪些物品的表面有角呢?

其实角的世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问题等着你去研究、探索,如果你感兴趣,下课以后再继续研究吧!

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

《认识角》课后的教学反思 篇13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学生接受起来也较为困难,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感知角有大小。本节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学生常见的“做手工”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接着用课件演示打开的剪刀、打开的扇子、三角板等,从生活中最常见的物体引入角,再让学生找出这些角,同时局部放大,让学生观察。在学生有了大量感知的情况下,通过移动和渐变的视觉效果,抽象出角的几何形状,揭示角的定义。这样由形象到表象到概念都有具体形象的过渡,对于空间观念较差的低年级学生而言,降低了认知的难度,从而保持并促进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的结尾,我还设计了“伴随音乐,欣赏图片”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中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这节课带给我许多收获:

1、本节课,在认识角这个环节,我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设计了找图片中的角、摸角、搭角、找生活中的角等活动将角抽象出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角,学生学习效果不错!

2、在体验角的特征时,我安排了一个环节,让学生在三角尺上找出一个角,摸一摸它的顶点和它的边,让学生说感觉,通过摸角(触觉的参与)这一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角的特征的理解。

3、通过本节课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教材的解读要更加充分,每节课要充分理解教材的意图,每节课都要充分看教学用书,要充分领会“大卡通”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4、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细碎,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大空间。

不足之处是,本课设计虽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在教学实践中,我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控,我应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加以引导。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整节课为达到认识角、感知角有大小,我安排了一系列活动,由于活动次数过多,导致时间不够充足,没能让孩子真正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活动效果不明显,课件的演示和)●(老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真实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安排活动不能流于表象,要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教师要树立培养学生能力的意识,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有困惑:首先,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确实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它又不是一种十全十美的教学手段,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怎样把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与其它传统手段有机结合并使之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其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流于过场的倾向,怎样实现这一学习方式的优化及发挥其最大功用,这些问题仍值得不断探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