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第十二课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精选7篇)正文

《第十二课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精选7篇)》

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如下是漂亮的编辑给大伙儿整编的第十二课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精选7篇),仅供参考。

用心灵去倾听 篇1

12*用心灵去倾听

主备人:徐 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3、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

3、了解主人公。(苏珊和作者汤米。)

通过预习课文,我们知道文中的主人公是——(苏珊和汤米),而让苏珊和作者汤米联系在一起,从而发生了一段美好的故事的是——一部电话。

4、介绍问讯处。

(1)当时苏珊在哪里工作?(问讯处。) (2)介绍问讯处。出示:

问讯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我国,许多公众服务场所以都设有问讯处,比如,医院、车站、码头、商店、银行等。它们为人们就医、乘车乘船、购物,办理金融业务等这些活动带来很大的方便。

可能大部分同学对问讯处还是比较陌生,希望大家可以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或医院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1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次。

(2)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引导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3)按提示把课文分为三段,概括段落大意。(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2、交流课文写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

3、交流分段和段意。

第一段(1~2节)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

第二段(3~12节)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此后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

第三段(13~25节)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我”深切地怀念她。

4、快速浏览课文,苏珊帮助我几次?

三、研读课文

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

(1)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

“谋面”是什么意思?(就是见面的意思)。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

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2)学生交流谈感受。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这说明了什么?生交流。(她很有爱心。她不想让“我”太伤心;她很乐观,把死看成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善良、乐观。)

小结:苏珊有一颗善良的心,她不愿意让汤米感受那份生离死别的痛苦,更愿意告诉他美好的希望。

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

(3)接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如果换了其他人,可能会怎样做?(不予理睬、粗暴打断……)苏珊却不是这样,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

(4)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小结:苏珊和作者一起回忆当年的点点滴滴,她对“我”付出了母亲般的关爱,是“我”未谋面的母亲,成了“我”心灵的守护神。同样,她也得到了做母亲的快乐。同学们,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3 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怕我伤心、难过;要我乐观对待生活……)

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交流练笔。

6、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小结:学完课文,对于苏珊的人物性格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请学生再读苏珊的留言,让人感受到了真情的可贵。

7、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四、知识延伸——前后照应的手法

1、在课文中找出与这些句子相对应的句子。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 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2、交流反馈。

第14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7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

第15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5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

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10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

小结: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使文章层次分明。

五、总结深化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一根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

4 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2、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一个有关倾听的美好故事,这是发生在西班牙的一个真实故事。希望同学们都能从两个主人公身上汲取到真情的力量,在以后的生活中,懂得用心去倾听,去关爱,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六、板书设计

12*用心灵去倾听

苏珊—— 用心灵——倾听——我——快乐成长

关爱 帮助 呵护

教学反思

《用心灵去倾听》教案 篇2

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的听众》这篇课文,懂得了用心去倾听也是对人的一种关心和帮助。生活处处有真情

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潮湿的心;

真情是一股温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

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

……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关于用心去倾听别人说话的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 板书: 用心灵去倾听

解题: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心灵:指内心、精神、思想等。 倾听: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 题目的意思:集中全部精神用心地听。 下面我们就紧紧围绕课文题目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轮读课文,注意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我和苏珊)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我和苏珊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

三、研读感悟

(一)、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 1、课文当中是怎样描述的: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

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 2、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老师很好奇苏珊到底为我做了些什么事让我把从未谋面的她当做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请再读课文从中找到答案。(1、砸伤手,向苏珊寻求帮助。2、和苏珊聊天。3、金丝雀死了,找苏珊安慰。)

(二)、好,下面我们就首先来看看一看我和苏珊的初次相识:同学们快速的找一找课文的哪几自然段讲我和苏珊的初次相识?(3-6) 1、我和苏珊是在哪里相识的?(问讯处)我以为她是——住在电话机里住着的小精灵。 2、我和苏珊的初次相识发生在什么情况下?(我独自一人在家时不小心砸伤了手指) 3、我为何想到向问讯处寻求帮助?(因为我看见爸爸可以从他那里知道现在几点了,明天天气怎样,火车出发的时间以及爸爸朋友的电话号码。) 4、那我找到小精灵了吗?(找到了)你是如何知道的?当我终于找到了小精灵,听见了她温柔的嗓音,我有何表现?(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我为何有这样的表现?(一方面因为手指受伤了很痛,另一方面我感觉在孤独无助中找到了希望幸福地哭了) 5、找到了电话里住着的小精灵——苏珊,她帮助我了吗?(帮了)用自己的话说说她是怎样帮助我的?请用上“先„„在„„然后„„‟这样的词。(先让我打开冰箱找到冰箱里 的冰块,再让我把冰块倒进水槽里,最后让我拿起一块放到受伤的手指上。)我照着做了之后感觉如何?(手指立刻不疼了)我以为——是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在用她的魔法帮助我。

(三)、我和苏珊的初次相识,令我对住在电话里的小精灵有了深深的依赖,我经常和她偷偷地——聊天。

1、请同学们快速的找一找课文的哪几自然段讲我和苏珊经常聊天,就连金丝雀死了,找苏珊安慰?(3-6)

2、我和苏珊聊天时都会问些什么?(‚怎样计算长方形物体的面积‛‚西班牙的首都在哪里‛‚„修理‟这个词怎样拼写‛等等)

3、对于我不断的提问,苏珊是怎样做的?(小精灵总是耐心的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的向我解释。) 苏珊面对“我”一个个幼稚的问题,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的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的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的交流中,两人的心走到了一起,结成了*般的情谊。

4、有一天,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非常难过。有多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 5、这时候我想到了谁?于是我就问她——“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苏珊?为什么这只整天唱歌的小鸟,突然一动不动了呢?”作者真不知道小鸟死了吗?(不是,作者是不愿意小鸟死去,他希望金丝雀只是不动了,过一会儿还会活过来。)

6、对于小鸟的突然死去苏珊是怎样说的?(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

7、是呀,小鸟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呀!对于小鸟的死去苏珊采用了一种更美好的说法。苏珊为何没有直接告诉我小鸟死了,而要说小鸟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了?(因为苏珊不想‚我‛太难过了,不想让死亡留给‚我‛太多的恐惧)

8、通过“我”与苏珊的交谈中,你觉得苏珊是一个怎样的人?——善良、乐观。

9、长大后,我知道了电话是怎么回事,明白了我儿时那些幼稚的问题根本不在接线员的工作范畴内,也明白了接线员工作的繁忙,辛苦,想起了苏珊对于我的问题总是——耐心的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的向我解释。因此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

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我为何会觉得苏珊就像我的母亲一样?(因为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给予安慰。)

(四)、回忆交往过程,怀念苏珊。

四、小结课文,升华感情。

苏珊真是一个善良的人,她作为问询处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不光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对于文中这个可爱的孩子,苏珊不仅用心灵去倾听,更用心去和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课题“用心灵去倾听”不仅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评价,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希望我们的同学也能用心灵去倾听,用心去和别人交流,相信在你付出真心时,也能得到别人的真心。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篇3

1、写出划线词的近义词

①小时候,家里最让我着迷的是那台老旧的电话机。(  )(  )

②"问讯处"是召唤她的密语。(  )(  )

③我非常想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母亲的人。(  )

2、找出和下面句子相照应的语句抄下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课文多处运用前后照应的手法的好处是

3、读句子,回答问题

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这个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是因为

最后一美元

三年前那个雨雪霏霏、北风凛冽的季节,刚刚中学毕业的我,带着对音乐的狂热,只身来到纳什维尔,希望成为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

然而,我却四处碰壁。一个月下来,口袋里差不多已空空如也。 幸亏一位在超级市场工作的朋友用那里准备扔掉的过期食品偷偷接济我,我才勉强度日。最后,我只剩下一美元,却怎么也不舍得把它花掉,因为上面满是我喜爱的歌星的亲笔签名。

一天早晨,我在停车场留意到一名男子坐在一辆破旧不堪的汽车里。一连两天,汽车都在原地,而那名男子每次看到我都温和地向我挥挥手。我心里纳闷,这么大的风雪,他待在那儿干吗?

第三天早晨,当我走近那辆汽车时;那名男子把车窗玻璃摇下来。我停住脚步,和他攀谈起来。交谈中,我了解到,他是到这里来应聘的,但因早到了三天,所以无法立即工作,口袋里又没钱,只好待在车里不吃不喝。

他忸怩片刻,然后红着脸问我是否可以借给他一美元买点吃的,日后再还我。然而,我也是自身难保。我向他解释了我的困境,不忍看到他失望的表情而转身离去。

刹那间,我想起口袋里的那一美元,犹豫了片刻,我终于下定了决心。我走到了车前,把钱递给了他。他的两眼顿时亮了起来。"有人在上面写满了字 。"他说。他没有留意那全是亲笔签名。

那一天,我尽量不去想这珍贵的一美元。然而时来运转,就在当天早晨, 一家电台通知我去录节目,薪金 500 美元。从那以后,我一炮打响,成为正式节目主持人,再不用为吃穿用而发愁。

我再没有见过那辆汽车和那名男子。有时候,我在想他到底是乞丐,还是上天派来的使者。但有一点是清楚的,这是我人生碰到的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我通过了。

1、"我向他解释了我的困境"中"困境"具体指①      ;②          ;③        。

2、在文中找出能表现"我"珍爱这"最后一美元"的语句(两处),用波浪线在原文中中标出。

3、文章具体描写了"我"的"困境"和"我"对"最后一美元"的珍爱 , 这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有何作用?

4、"这是我人生碰到的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中"考试"的含义是                         。

用心灵去倾听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课文中的二类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3)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科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进而教育学生要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

重难点、关键:

1、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唯一的听众》,文中的老妇人用倾听给了我信心。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倾听的真情故事。

2、板书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1)指名读课题

(2)理解“倾听”

二、读阅读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1、齐读阅读要求。

2、 指名说要求。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

2、扫清文字障碍。

3、理解词语的意思。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 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那些帮助?

四、精读课文,品词悟情

1、课文的那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1)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2)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3)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4)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5、在课文中找出与这些句子相对应的句子。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总结全文

六、拓展延伸: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

七、作业布置:写一写,学了这篇课文你心中的感受。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篇5

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的教学目标。特别在选文上下了功夫,认真选择了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我在本册教材的教学中就深有感触。

我现在教的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一组课文的主题就是“感受大自然”。其中郭枫的《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了小甲虫以生命、美丽和智慧,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起初,我在初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就被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所折服,可不知道我的学生们是否也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呢?他们是否也能体会到作者在神游这个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来的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感受到他与小生命交流中所体现出来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感受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浓浓的生活气息?

于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童心童趣,我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人类居住的村落都有什么?学生们立刻纷纷举手回答“有: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学校、商场、医院……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2、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又看到了什么?你是如何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想象?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并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热闹的教室立即安静下来。我小心翼翼地走下去,看见孩子们非常认真地读着画着写着。他们会不会体会到作者那独特的感受呢?我的手里捏着一把汗。可没想到一会就听到孩子们的钢笔在纸上发出的沙沙声。接下来的小组交流更令我惊叹!我没想到孩子们的思维会如此活跃,他们的感受也如此独特!安静的教室又一次沸腾了。想和我一起去听一听他们的感受吗?

“老师,作者首先看到了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看见它左冲右撞,傲然地前进着,就把它想象成了游侠。这使我想到了金庸笔下的武林高手,浪迹天涯,四海为家,却是那么潇洒威武!作者的想象真的是很丰富啊!”

“当作者又看见‘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就想到了‘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象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由此我想到了就像我们生活中走在大街上的美丽少女引得那些男士们停下脚步去观看一样。”

“哄……”教室里立刻引起一片哄笑。我也忍不住笑出了声。不过细细想来,孩子想的没错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不正是孩子潜心读书所得到的体会吗?这不也是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吗?我立即压住了笑声并给予这个孩子以肯定和鼓励。在我的引导和鼓励下,孩子们又活跃起来了。

“我从这句话‘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起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体会到作者一定是把他们想象成了一对恩爱的夫妻,分别之后再次相聚互相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

“还有那一群黑甲虫和蜥蜴友好地交流着,就像我们人类偶然遇到了知己似的,谈天说地,还互相邀请对方参观自己住所,多么好客啊!”

“还有,作者把甲虫振动翅膀的声音想象成优美的音韵,他一定听到了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

……

课堂上出现了少有的活跃,每个孩子都极力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孩子们的感情已经完全和作者产生了共鸣!我因势利导,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还会看见什么呢?孩子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再一次被激活!

最后,我让学生深入自己体会的角色,用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学生一个比一个绘声绘色,对小生灵的爱恋之情溢于言表。课后的小练笔也异常的成功,我在学生们思情并茂、形神俱美的文字中再一次感受到了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童心!

作者在这次奇异的游历中是快乐的。孩子们在品读课文中是快乐的。而我,在用心灵去倾听孩子们的感受时是快乐的!我为我的学生们感到庆幸,因为新课程改革为他们创造了新教材,新的课程理念为他们提供了发挥主体作用的空间。这样的语文课怎能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愿牵着学生的手,一起到新课堂去感受新教材的魅力!

课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

[评:引导学生解题质疑,直奔主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评:把握全文大意,了解“我”与苏珊是怎样进行交往的,有助于理解“我”对苏珊的依赖之情是怎样产生,有助于下文提炼苏珊有耐心有爱心地帮助孩子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1.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2.交流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善良、乐观。)

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

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评:“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来学习课文,感受苏珊的美好心灵,让孩子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他人带去帮助,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当一个倾听者。]

四、总结全文

虽然苏珊是问讯台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能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希望孩子们也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声讯台,这些声讯台良莠不齐。有的确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有不少声讯台以赚钱为目的,希望大家能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利用现代信息渠道。

用心灵去倾听 篇7

《用心灵去倾听》说课材料

周洪司

我说的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侧重于让学生感受人物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带来的感动,树立将诚心、动真情,乐于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并通过在读懂课文的进出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任务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下面我就从怎样导入课文、教学构思、怎样结束课文三方面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课文简说。

本文来源于西班牙的《都市生活报》,

我国《参考消息》翻译并刊登了本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然后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我”深切地怀念她。

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如,第十四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七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第十五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五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十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这样写,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二、说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那天,“我”在玩耍的时候,手指被锤子砸伤了,非常希望得到帮助,可是“家里没有人,哭也不会有谁听见”,“我”显得多么的孤独无助。只好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在“我”的记忆中,苏珊是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苏珊面对“我”一个个简单而幼稚的问题,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如何化解“我”心中的伤痛,不让死亡留给“我”太多的恐惧呢?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的善良、乐观由此可见一斑。

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这就是“我”长大后,离开家乡,知道电话是怎么回事后想见到苏珊的真正原因。文章这样写,也为下文“我”回到家乡后主动与苏珊联系作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对词语的理解。

着迷: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

密语:秘密的通信用语。为了保密,通常用数字、字母、单词等代替真实的通信内容,也叫暗语。

谋面:彼此见面,相识。

四、说教法

1.讲解法:问讯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我国,许多公众服务场所也都设有问讯处,比如,医院、车站、码头。这些问讯处,为人们就医、乘车(船)带来很大的方便。学生对问讯处应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特别是农村孩子,即便出行也是有大人带着的。因此,结合本课教学,教师可稍作解释,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或医院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2.品读感悟、合作交流法: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记叙的内容又是儿童生活方面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提醒学生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如,苏珊面对“我”的提问,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又如,“我”心爱的小鸟死了,苏珊却说是“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心声的美好心灵,感受“我”对苏珊母亲般深厚的感情。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用心灵倾听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3.联系实际,拓展延伸:课题“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苏珊作为问讯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对于文中的孩子,苏珊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如,当孩子的手指被砸伤时,她从孩子的哭声中,听出了孩子的孤单、恐惧与无助,她用悦耳的声音帮助孩子消除恐惧,指导孩子实现自救,赢得了孩子的信任。又如,当孩子因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去伤心时,苏珊宽慰孩子,消除孩子对死亡的恐惧。可以围绕课题,引导学生谈谈各自的认识,启发孩子: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4.情感教学法:本文情感丰富,适合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老师可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如,回忆“我”的金丝雀突然死后的那部分语句,人物感情丰富,是感情朗读的好材料。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人物的心情:“我”伤心、痛苦,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渴望得到安抚;苏珊听懂了“我”的心声,她用自己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我”,引导“我”走出痛苦的阴影。然后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5.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声讯台,这些声讯台良莠不齐。有的确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有不少声讯台以赚钱为目的,利用青少年辨别能力差的弱点,千方百计诱骗青少年拨打电话。个别的甚至利用色情引诱青少年上当受骗。因此,结合本课教学,也要引导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利用现代信息渠道。

五、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1、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解题质疑,直奔主题。

2、 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从而把握全文大意,了解“我”与苏珊是怎样进行交往的,有助于理解“我”对苏珊的依赖之情是怎样产生,有助于下文提炼苏珊有耐心有爱心地帮助孩子的品质。

3、精读课文,交流感悟

1).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 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善良、乐观。)

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

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5).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交流练笔。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抓住重点句品味读、玩味读,抓住令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来学习课文,感受苏珊的美好心灵,让孩子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他人带去帮助,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当一个倾听者。

4、总结全文

虽然苏珊是问讯台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能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希望孩子们也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声讯台,这些声讯台良莠不齐。有的确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有不少声讯台以赚钱为目的,希望大家能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利用现代信息渠道。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教学,这是西班牙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时,紧紧抓住心灵和倾听两个词,体会苏珊是怎样用心的,又是怎样有耐心地倾听?这样做给他人带来了什么好处?由此,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用心的倾听者。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苏珊对死亡的乐观主义态度,她对待鸟儿和自己的死亡都很从容,“到另一个世界唱歌去了。”多么美好的意境,这种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称道的。

5、说板书

心灵 声讯处 倾听

设计意图:简洁的板书是我们的追求,又体现本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