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雨说》教学设计10篇正文

《《雨说》教学设计10篇》

时间: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漂亮的编辑帮大家整理的《雨说》教学设计10篇,仅供参考。

《雨说》教学设计 篇1

【课文分析】

《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其突出的艺术特征是拟人手法和象征手法。这首诗既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诗的风格是清新、欢愉,思想感情蕴藉而深厚。

【教学思路】

1、适当介绍这首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特殊的写作背景,以帮助理解诗意。

2、引导学生加强朗读体会,理解诗意,感受春雨的美好。

【教学设计】

一、导语设计

请学生背诵出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诗朗读,营造诗歌氛围,先感受后读诗。

2、将自己听诗、读诗的感受说出来交流。(亲切、喜悦、轻快、柔美……)

三、生成探究

将整体感知的内容整理归类,教师分别就主题思想、艺术风格等方面引导学生生成问题,探究问题。

学生生成问题预计:

1、诗歌的题目是《雨说》,那么诗人笔下的雨都说了什么?这些话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2、作者怎样描写春雨特点的?找出几个词、句说说你的体会。

3、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4、“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的“笑”的内涵是什么?

(笑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态度,是诗人鼓励孩子们要乐观向上的生活及美好的祝福。)

四、评价分析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分析、鉴赏有重点地评价,鼓励不同的见解。

五、课堂小结

从学生的研习中总结出鉴赏诗歌的方法:阅读──找出意象──感悟内容──发掘主题。

六、拓展创新

根据自已的能力和兴趣选做:

1、请学生以“雨”的身份对诗歌内容进行复述并评议。

2、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全诗,并把自己改写的散文与原诗对比阅读,说说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3、体会如何用拟人化的语言去学写一些简短的小诗,从中感受写诗的乐趣。

《雨说》教学设计 篇2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屏幕展示对于郑愁予的简介,学生朗读

教师让学生将“温柔华美、抒情韵味”(郑愁予的诗歌风格)几个字写下来

三、介绍创作背景:PPT展示,学生朗读

四、学习生字词

(一)PPT展示生字词的音、义,学生集体朗读

(二)展示“洗礼”的几种意思,学生做笔记——(特别的积累)

五、理解品析诗歌

(一)PPT展示学习任务:文意理解、文段品析

(二)文意理解:

读:温声细语、以声传情

1、师要求学生朗读:提示:把握朗读基调:温声细语

2、学生各自朗读

写:描述雨的形象 方法:以诗写诗

1、师出示例子:

我来了,走得很轻

温声细语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

把天地织在一起……

2、生参照例子,自选一节诗来写(约5五分钟)

3、师请生来朗读自己的创作,生读后师用有激情、诗意的语言进行点评。

4、师再次出示例子,生齐读

我来了,

我来了就不再回去了,

当孩子们自由地笑了

我就快乐地安息了……

5、师总结:

对雨的解读:春之使者、爱之使者、希望之使者

6、特别积累:代言

屏幕展示:代言:诗中运用了文学作品中用于整体艺术形象塑造的拟人手法,这种巧妙地折射出作者的心声的写法,有人称之为“代言”。

同样的手法:纪伯伦《雨之歌》: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三)文段品析:

话题:诗节美点赏析

(即选取了本诗的其中两节“第一件事……”、“第二件事……”来进行赏析)

1、初朗读:要求用温声细语而又亮丽的语调来读

2、再朗读:关注意象,声音要更亮丽一点

3、要求学生动笔写上对此两节诗的赏析,每位同学集中赏析一个点即可。

4、师请生说出自己的赏析,并予以引导明确(师从“反复抒情、多角度意象抒情、象征、拟声词的运用、视觉、听觉”等方面来引导补充)

总结:诗歌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我们要领会其意境、手法、用词造句的美。

(四)师总结:

线索之美

反复之美

意象之美

化用之美(古典:“君不见”、“燕子斜”)

象征之美

情意之美

(五) 特别的积累:象征

诗中的象征手法,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暗示、寄寓某种特定意蕴的一种表现手法。(做笔记)

六、诗意总结

《雨说》中的雨,是甜甜地叫着孩子乳名的甜雨;是充满“温声细语”、“爱心”满满的暖雨;是滋润大地、让万物欣欣向荣的喜雨,是带来欢乐笑声的春雨……(师PPT展示、生齐读)

解题 篇3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雨说》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在教学这首拟人化的诗时,我们应该在朗读诗歌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用心体味,揣摩诗句,体验诗人蕴含的真情。将品析与写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文章内容梳理:

二字雅词:禁锢、寒浅、留滞、喑哑、喧嚷、知悉、洗礼、襁褓

四字短语:温声细语、润如油膏

修辞佳句:

1、比喻: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2、反问: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

3、拟人:通篇将雨比作人

4、排比: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

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

别关起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

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

5、顶真:(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生动语句:

1、复说式扩展句: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2、并列式扩展句: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

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

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

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

全篇特色:典雅的语句与活泼的口语相结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把握情感,体悟诗意。

2、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仿写诗句,达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把握意象,领悟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选择意象,进行仿写。

布置预习:搜集有关“雨”的诗句;2、概括每节诗的内容;3、赏析诗句,至少3处。

【教学步骤】

一、说雨——积累“雨”的诗句(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和“雨”有关的现代诗。自古以来,写“雨”的诗文不胜枚举,写“雨”的诗句随处可见,请你调动你的积累,和大家共享你积累的写“雨”的诗句。

1、学生说“雨”的古诗句。

2、填空考查积累写“雨”诗句。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7)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春雨一旦进入诗中,便有了新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在你的印象中春雨代表哪些含义?

春雨常常和温柔、亲切、喜悦、轻松、生机等联系在一起,但不同的诗人,会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春雨,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喜悦、轻松的心情,来聆听《雨说》,去感受春雨之美、春雨之心。

二、读雨——读出诗歌情感

1、听读——把握节奏和情感

配乐老师范读,学生听读。

要求:(1)读准字音。(2)注意朗读节奏与朗读时的感情基调。

明确:感情基调是喜悦的。朗读语调是轻快的。

2、学生展示朗读。可分成几个部分由几个学生朗读。

穿插讨论各节诗的读法和感情。

第一节:急切、企盼之情

第二节:轻柔温和、关爱之情

第五节:欢快、喜悦之情

第八节:高昂

第九节:欣慰

3、全班分小节朗读或全班配乐齐读。

三、品雨——品读雨的形象

活动一:听雨——倾听雨的诉说

在诗中,雨“说”了些什么?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学生在文中勾画相关句子,自由讨论交流。

这首诗通篇都是“雨”说的话。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说要“探访四月的大地……”;雨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雨说自己“来的很遥远”,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雨说“来了就不再回去。”这些话主要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请按雨的行踪:“雨前————雨中————雨教————雨息”把诗分成四个部分并归纳段意。

(雨前)—(1)写春雨来前大地萧条,也因大地萧条,才来探访大地。

(雨中)二(2345)写春雨来临,大地更新,春雨的来临为大地带来了欢乐。

(雨教)三(678)写春雨告知儿童自己曾在笑中长大,教儿童要勇敢面对生活、幸福成长。

(雨息)四(9)写春雨向儿童们表达自己的最大心愿。

板书:

探访大地——滋润万物

亲近你们——播撒爱心

来自远方——勇敢地笑

不再回去——无私奉献

这些殷切的话语集中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少年儿童的热爱,期望他们快乐自由地生活,永远笑对人生,以蓬勃的生命力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活动二:说雨——诉说对雨的理解

1、在雨的自述中,感受它的浓情厚意。

请用“这是___的春雨,……”的句式,在句中填入恰当的词语,感受雨的情意。

例:这是亲切的春雨,……

温柔的、充满爱心的、勇敢的、奉献的……

雨,就像一位爱的使者,悄悄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给孩子带来欢乐,带来春天,带来希望,带来欢笑,带来甜蜜。

春雨来了,大地景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比较第一节和第五节诗,看春雨到来前后大地景物的变化。

第一节:冬景——寒冷、阴暗、毫无生机

第二节:春景——温暖、明媚、生机盎然

这两节诗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联系?

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结构上,前后呼应。

点拨:冬天,这个寒冷的季节,在文学意象中,往往被赋予这样的象征意义——个人的、社会的国家的困难挫折。

那么春景象征什么呢?——幸福希望

大地象征什么?大地具体指中国。

儿童——祖国的未来

这首诗中,雨是爱的使者,实际上也是作者的化身。诗人真诚地希望祖国的儿童拥有美好幸福的未来。

副标题点明这首诗特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概括了诗的内容,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解诗的主旨,同时也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理解程度。此外,也蕴涵着另外一层深意,即这首诗写于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她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3、诗人说,要“教你们勇敢地笑”,你怎么理解“笑”的内涵?

《雨说》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诗歌语言的凝炼性。

⑵体会诗歌思想的丰富性。

2、能力目标:

⑴根据诗歌凝练的语言,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像,进入诗歌的意境。

⑵能够品味诗歌,感悟诗歌丰富的内涵。

3、情感目标:

塑造博大、宽广的胸怀,以造福于人为自己最大的幸福。

【教学建议】

1、思想主旨:

雨在本文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她渐渐沥沥、绵绵密密,殷勤探访大地每一个角落,既滋润万物,又滋润孩子们的。心地,让孩子们读出了勇敢,读出了希望,读出了快乐。

2、结构特点:

作品以雨说,我来了作为每一个部分的开头,雨来的时间,雨来的目的,雨来的去向,雨来的效应一一写得眉目分明,结构整齐而富有韵律美。

3、对本诗副标题的理解:

这首诗有一个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透过这个副标题,我们就可看出诗歌所要揭示的主旨,即主要为了表达儿童在春雨到来之际的欢悦、欣喜之情。副标题起了一个揭示主旨的作用,给了读者一把解读这首诗歌深刻含义的钥匙,使人在欣赏这首诗时有一定的方向性,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深刻内涵。

4、拟人化的手法: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事物人化。本文把雨写成了有情有义的,生动形象而又表意丰富的爱的使者。全诗洋溢着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弥漫着轻快、喜悦、清新的气息。

5、朗读教学建议:

学好诗歌,首要条件是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深入体味诗歌所创设的优美的意境,把握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要做到正确的朗读,应当掌握好诗歌的停顿,把握诗歌的节奏,还要注意诗歌的重音及押韵的特点。《雨说》这首诗,一韵到底,节奏明快,语调轻松,清新自然,朗读时应注意体会。

【教学设计示例】

一、明确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熟读成诵,体会拟人手法运用的好处,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

《雨说》这首诗以拟人的手法,运用生动的笔触,让我们感受到久违的春雨所带来的欢乐幸福与甘甜。全诗语言生动、活泼,有如一阵清新的春风拂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

三、教学过程

1、由简介台湾诗人郑愁予导入课文。

2、配乐范读全诗,要求:

⑴听准音。

⑵听朗读节奏与朗读时的感情基调。

3、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指导分析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确:感情基调是喜悦的。朗读语调是轻快的。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6、指导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熟读成诵。

7、指导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⑴整体感知诗歌中塑造的雨的形象特点。

明确:文中的雨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而淅淅沥沥的雨点是她探访大地的殷勤的脚步。

⑵课文中突出运用什么手法来塑造雨的形象,这种手法运用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诗歌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这种手法拓深了雨这个形象的深层含义,而且全文洋溢着生动活泼的情趣。

⑶理解诗歌开头括号中的话的含义。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明确:四月点明时间是春天,等待久了表明了对春雨的渴盼。

四、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主要从指导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领悟诗中传递的思想与情感来学习了《雨说》这首诗。

春雨已经对我们说了这么多的话,现在,我们不妨也对春雨说几句话,说几句你心里最想说的话或写几行诗都行。

雨说教学设计 篇6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把握。

这首诗是诗人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全诗分为九节。其中五次以“雨说”为提示语,是“雨”的诉说的内容变化和情感递进的线索。

第一节,雨来探访四月的大地。诗以“(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开始,请注意这一句是放在括号里的,它仿佛是幕布开启时的画外音,预示了雨的“出场”,又使人感到某种久久的期待和强烈的愿望。诗人描绘了春雨到来之前,“田圃跟牧场”“鱼塘和小溪”都“等待久了”;大地失去生机,田圃里的种子、牧场里的牛羊、鱼塘里的游鱼以及会唱歌的小溪都没有了活力。然而,就在此时,“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雨”,俨然是一位春天的使者。

第二节,雨轻轻地来了,满怀着爱心。雨“走得很轻”,并且“温声细语”。“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展示了雨对所有儿童的博大的爱心。“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表现了雨对每一个孩子的熟悉和亲昵。“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雨是静静地来的,它关爱孩子们而生怕惊扰他们。

第三节,雨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它的到来。打开油伞、关起门窗、放下帘子、披蓑衣、戴斗笠,都是人们“拒绝”雨的行为。这里连用三个“别”,是请孩子们千万不要拒绝它。

第四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雨发出两句“为什么不……”的亲切反问,请孩子们与它亲近,并随它同行。

第五节,雨请孩子们跟着它去迎接春天。田圃里的泥土“将润如油膏”,池塘里鱼儿跳跃,溪水丁冬像在“练习新编的洗衣谣”,这一切与第一节中提到的情景完全两样,大地因春雨降临而焕发勃勃生机。

第六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笑着长大的。它来自很遥远的地方,从小生活在山峰耸立、白云满天的童话般的仙境中,无忧无虑地玩耍,快乐地成长。

第七节和第八节,雨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给孩子们带来欢笑,让他们快乐地成长,这是雨的使命。柳条儿弯了腰,石狮子流了泪,小燕子在雨丝中“斜”着翅膀飞翔,旗子发出“哗啦啦”的声音,这都是因为雨给他们带来了欢笑。末尾两行诗意味深长:只有孩子们欢笑起来,才真正意味着春天的来临,才真正看得到大地的希望。

第九节,雨交代它最终的归宿。“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当把欢笑带给孩子们以后,“我就快乐地安息”。雨最终牺牲自己,将生命变成孩子们嘴里的“那份甜”,并在“那份甜”中融入对孩子们的“祝福的心意”。

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让“雨”对孩子们深情地倾诉,令人真切地感到“雨”的挚爱之心,展现了一位春天使者的形象,一位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的爱的天使的形象。诗中的“雨”的形象以及种种的情景都具有象征性。这首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身在海外而关注中国大陆。经历十年内乱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而“要教你们勇敢地笑”特意加之以“勇敢地”的状语,并对“笑”作拟人化的描写渲染,尤其富有意味。诗中的“雨说”,其实也就是诗人在说。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三、问题研究。

1、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雨”在诗人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仅如此,对诗中的其他事物都作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如“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等等,俯拾皆是。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首诗采用的拟人手法,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不是一种修辞手法。二者的区别是:前者用于整体艺术形象的塑造,后者仅仅用于语句的修饰。

2、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见我笑斜了翅膀”,令人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特别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例如“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等等,有一种动人的、令人感到无比亲切的美。诗人除了成功地运用拟人手法,把“雨”想象成一种善解人意的生命存在,也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例如“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不仅把具体可感的“吃着苹果”时“嘴里的那份甜”,贴切地变为“我祝福的心意”,而且以这样的诗句结尾,暗示了一种诗的祝福的力量。

四、再读课文,复习巩固。

(第二课时:课文内容理解,作业练习)

一、导入新课。

二、背诵课文。

三、练习说明。

1、这首诗通都是“雨”说的话。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说要“探访四月的大地……”;雨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雨说自己“来的地方很遥远”,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雨说“来了就不再回去”。这些话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副标题点明这首诗特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概括了诗的内容,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解诗的主旨,同时也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理解程度。此外也蕴含着另一层深意,即这首诗写于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它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2、“笑”在这里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要“勇敢地笑”,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这两节诗都强调“雨”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是“雨”这位爱的天使鼓励孩子们要勇敢、乐观地生活,祝愿他们快乐幸福。写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等“笑”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形象可爱,生动活泼,合乎孩子们的心理,更显出“雨”对孩子们的亲切情怀,使“雨”说的话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3、注意让学生体会两种文学体裁的不同,并练习写作小散文。

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完成这道题,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挥。

四、复述课文内容,复习巩固。

[作业练习]

1、本文生字词听写积累(见课本p-9页)。

2、见课后练习题三,可以抓住某个侧面来改写,不限定字数。

教学目标 篇7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雨说》教学设计 篇8

一、导入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我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雨。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阅读郑愁予的诗《雨说》,看看这位天空的泪水是如何给田野带来微笑的?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注意:

2、标题为“雨说”,那么,雨说了些什么呢?

明确:雨说: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万物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三、局部品味

逐一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既然“雨说,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那么,“雨”为什么要来探访四月的大地?第一节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2、“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你们”是指什么?说说“雨”怎样来亲近它们的?作者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揭示了怎样的思想意义?

重点探讨:第5、7、8这三节诗。

注:

⑴联系上面的内容,说清对比手法的运用。

⑵联系写作背景以及雨的作用,揭示中心。

提示: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社会背景;雨的作用见板书。

⑶认真体会第五节诗中采用拟人手法的运用并充分的联想,说说牧场是如何的抽发出怎样的新苗?雨是如何对鱼儿说声好?溪水是如何的练习怎样的洗衣谣?

由学生说,教师评价。

⑷想象第七节诗所描绘的画面。

注:采用读的形式来完成。

⑸第八节诗中的“旗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春天”仅指季节吗?为什么?

提示:红旗──双关语意。红旗是国家的象征。春天──双关语意。春天是万物的开始,是青少年的象征。

⑹讨论以下的问题3。

3、为什么说雨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它所说的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

⑴白云──自由的象征。

⑵A、雨具有返老还童之心;即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B、雨是带给下一代人以自由、幸福的使者,是作者本人的化身。

C、雨希望万物都像它一样,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所以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

4、雨为什么说“来了就不再回去”?“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句中的“苹果”的含义是什么?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注:A、见书中句子。

B、引导学生体验吃苹果时的感受以及“擦着嘴”的神态后。点明:“苹果”的深刻含义具有双关语意:一是指真正的苹果;一是指作者带给少年儿童的自由、快乐、幸福就像甜美的“苹果”一样。

C、表明了“雨”的真正来意。

(点明中心,照应标题。)

四、作业

1、说出描写春雨的诗句:(至少两句)

《初春小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五。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眠》(孟浩然):“春…处处…夜…花…”

2、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提示:“我是……”

《雨说》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诗歌语言的凝练性、思想的丰富性。充分朗读,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中“雨”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尝试诗歌的创作。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在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的意境。通过学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感受诗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主题,感受真情。

【教学难点】

品析诗歌语言,理解诗意。

【教学方式】

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运用联想想象法,指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

3、运用探究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让他们畅所欲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朗读教学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背诵出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由传统诗歌引入到现代诗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朗读,初步感知

1、听配乐诗歌朗读,营造氛围。

2、学生边听边读,熟悉诗歌内容。

3、学生齐读,教师指导。(节奏、重音、语调、情感等)

4、引导学生理清诗歌内容之间的联系,把握思路。

5、运用想象,理解诗中“雨”的形象。

6、教师简介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

三、合作探究,具体研习,品味诗意

1、请学生找出每节诗中的意象,通过联想和相象,把这些意象所在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2、联系诗句,说说诗歌中“雨”的形象。

3、齐读七、八两节,品味其中的“笑”。

问题探究:这些动人的笑有什么含义吗?试品析。

从两个“勇敢地笑”中,你获得了些什么启示呢?

4、找出诗歌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四、学生齐读全诗,师生共同总结诗歌艺术特点

五、迁移练习

春雨对孩子们说了这么多,现在,你想对春雨说些什么呢?几行诗几句话都行。

六、课堂小结

诵读全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位温柔可亲,勇敢乐观的爱的使者形象。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中国儿童的热爱与祝福。希望同学们也如诗人一样,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观察生活,以引发我们的艺术情感。

七、作业设计

1、熟读全诗,感受诗意。

2、请用几行诗或几句话对春雨作一番描绘。

【板书设计】

雨说

郑愁予

探访四月的大地

亲近孩子

来自遥远的地方

教孩子们勇敢的笑

快乐的安息

作业 篇10

熟读这首诗歌,并思考研讨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