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三年级方法 > 三年级数学 > 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正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时间:

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那么三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仅供参考。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整理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4.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5.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6.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7.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8.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二、学习难点: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3.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4.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毫米: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米(m)=1分米

10厘米(cm)=1分米

100毫米(mm)=1分米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km。

1千米(公里)=1,000米(公尺)=100,000厘米(公分)=1,000,000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加法各部分名称:“+”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例:100(加数)+(加号)300(加数)=(等于号)400(和)

加法性质:(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7.减法: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8.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9.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10.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1.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12.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13.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

(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4.秒: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

15.分: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

16.乘法: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__(积)

18.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分子在上分母在下,也可以把它当做除法来看,用分子除以分母,相反乘法也可以改为用分数表示。

19.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读作几分之几。

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等于1除以2,其中,1分子等于被除数,分数线等于除号,2分母等于除数,而0.5分数值则等于商。

20.分数由来:分数在我们中国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21.可能性:可能性是指事物发生的概率,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快的是(秒针),走得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小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1、有些钟面上有( )根针,走得最快的是( )针。秒针走一大格是( )秒,走一小格是( )秒。走一圈是( )秒,也就是( )分钟。

2、分针走一小格是( )分,走一大格是( )分。

3、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4、我们上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小时。

5、东东5:20开始写作业,15分钟写完,写完作业时( )时( )分。

6.填上适当的“小时”、“分”、“秒”。

早晨刷牙约3( ) 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我们每天大约睡10( )

7. 28秒是7秒的'( )倍,1时是20分的( )倍。

二、精挑细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我们常用的计时单位有( )。

A时、分、秒 B 克、千克、吨 C米、厘米、分米

2.做一次体操要10( )。

A 小时 B 分钟 C秒

3.半小时就是( )。

A 50分钟 B 30分钟 C 50秒 D 30秒

4.3时整,时针和分针成( )。

A一条直线 B锐角 C直角 D 钝角

5.火车下午3:15出发,路上用了4小时35分钟,( )时到达。

A 1小时 B 1时20分 C 7时50分 D 8时

三、我是公正的小法官。(判断对错)

1、分针走一圈是1分。 ( )

2、妈妈早上7:00起床。 ( )

3、100秒=1分 ( )

4、晚上7时新闻 联播开始。 ( )

5、半小时就是30分。 ( )

6、分针走一大格是1分。 ( )

7、钟面上最短的针是分针。 ( )

8、秒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 )

9、妈妈每天工作8小时。 ( )

10、小明下午2:00到校,4:30分放学,下午在校的时间是2小时30 分。 ( )

四、算一算,填一填。

1.算一算。

1分=( )秒 4时=( )分 120秒=( )分 8分=( )秒

9时=( )分 180分=( )时 360秒=( )分 300秒=( )分

3时+4时=( )时 58分—33分=( )分 41秒—19秒=( )秒

20分+40分=( )小时 50秒+10秒=( )分 20分+40分=( )小时

2.比一比,填一填。(在○里填上“﹥”、“﹤”或“=”)

8分○80秒 6时○36分 3时○300分 120秒○2分

70秒○6分 1分21秒○81秒 1时12分○72分

五、我会列式计算。

1.20秒的三倍是多少秒?

2.从下午2时30分到下午5时30分经过了几小时?

3.3小时比80分多多少分?

六、解决实际问题我最行!

1.小明和爸爸在上海购买火车票,根据列车时刻表回答问题。

(列车时刻表)

车次 到站 始发时刻 到达时刻

K802 无锡 6:00 7:32

S064 镇江 6:43 11:33

T702 南京 7:00 9:57

(1)他们从上海到无锡经过多少时间?

(2)他们从上海到镇江需要多少时间?

(3)他们从上海到南京需要多少时间?

2、一场足球赛需要90分钟,如果在下午5::00开始,这场足球赛应该在什么时候结束?

3.看节目播出时刻表回答问题。

06:30 传媒节目

07:00 纪事

07:30 世界

08:00 直播时刻

08:30 夕阳红

10:10 三星智力快车

11:00 周末健康之路

(1)爸爸打算起床后看《纪事》,爸爸应该在( )前起床。

(2)《直播时刻》在( )开始播出。

(3)《世界》大约播( )分。

(4)现在是8:30,小明开始做作业,他想看《三星智力快车》,他最多可做( )的作业。

4、学校阅览室星期六上午8:30分准时开放,小红7:45到阅览室门口,她还要等多长时间?

5、一节课是40分钟,同学们上完早操应从8:40开始上课,课间休息10分钟,上第二节课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思考题:

一场羽毛球比赛,从下午3:30开始,进行了13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三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一、思考: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在学这门课中,思考有重大意义。解数学题时,首先要观察、分析、思考。思考往往能发现题目的特点,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简便的解题方法。在我们周围,凡是真正学得好的同学,都有勤于思考,经常开动脑筋的习惯,于是脑子就越用越灵,勤于思考变成了善于思考。我正因为掌握应用了这一方法,所以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获得了武汉市一等奖。

二、动手试一试:动手有助于消化学习过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课下,我常常把老师讲过的公式进行推导,推导时不要看书,要默记。这样就能使自己对公式掌握滚瓜烂熟,可为公式变形计算打下扎实基础

三、培养创造精神:所谓创造,就是想出新办法,做出新成绩,建立新理论。创造,就要不局限于老师、课本讲的方法。平时,有一些难度高的题目,我在听懂了老师讲的方法后,还要自己去找一找有没有另外的解法,这样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能比较几种解法的利弊,使解题思维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