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中考辅导 > 2024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正文

《2024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时间:

中考化学知识需要记忆的内容挺多的,那么中考化学的知识点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中考化学的知识点,仅供参考。





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一、重视探究题知识点

①、常见气体的探究。

②、常见物质的探究。实际上是下列常见离子的探究:

CO32-、SO42-、Cl-、NH4+、Cu2+、Fe3+、Mg2+、Ag+、Ba2+、Ca2+等。需要熟记探究这些离子所需的试剂及看到的现象。(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③、黑色粉末的探究。

④、物质是否为催化剂的探究。如Fe2O3是否可以做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剂。

⑤、离子作用的探究。如明矾起净水作用,是明矾中哪种离子起作用。

⑥、溶液酸碱性的探究。

⑦、溶液相互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问题。

二、每年必考的实验知识

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的选取及连接问题。

大家应熟悉实验室制H2、CO2、O2 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取,气体中所含杂质H2O的证明、除杂方法等。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取原理也要熟知。

三、计算题要巩固典型题型

如化学反应方程式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题

铁矿石炼铁型计算题,解决生活实际的方程式计算题

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计算题,图表型、图像型分析计算题。

四、关注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及社会热点

如水及其污染和防治,化学与环境污染,

药品与健康及消毒剂的选用、融雪剂对环境的影响等

中考化学常考知识点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16、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

(2)磁铁矿(Fe3O4)。

(3)菱铁矿(FeCO3)。

17、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8、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1)升温。

(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9、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20、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不合理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21、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2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NaCl)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a(OH)2)

23、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4、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6、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7、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8、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

(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

(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9、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

(1)硫酸铜晶体。

(2)氢氧化铜沉淀。

(3)硫酸铜溶液。

30、过滤操作中有“三靠”:

(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

(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31、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3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3、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

(1)不用手接触药品。

(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

(3)不尝药品的味道。

34、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5、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36、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7、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8、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 (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同时注意不是可燃性气体点燃混合就会发生爆炸,必须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才会爆炸)。

39、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40、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41、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42、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43、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44、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45、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铜

CuSO4o5H2O====CuSO4+5H2O↑

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高温

CuO+CO====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H2+CuO====Cu+H2O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生成

Cu+2AgNO3==Cu (NO3)2+2Ag

现象:铜表面慢慢生成了银白色金属

CuCl2+2NaOH==Cu (OH) 2↓+2NaCl

现象:生成了蓝色絮状沉淀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 (OH) 2+H2SO4==CuSO4+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Fe(Zn)+CuSO4==FeSO4+Cu

现象:有红色金属生成

Cu2(OH)2CO3====2CuO+H2O+CO2↑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二、铁

Fe+2HCl==FeCl2+H2

现象:铁粉慢慢减少,同时有气体生成,溶液呈浅绿色

FeCl2+2NaOH==Fe(OH)2↓+NaCl

现象: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4Fe(OH)2+O2+2H2O==4Fe(OH)3

现象:氢氧化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成红棕色

Fe (OH) 3+3HCl==FeCl3+3H2O

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Fe (OH) 2+2HCl==FeCl2+2H2O

现象:白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浅绿色

Fe+CuSO4==FeSO4+Cu

现象:铁溶解生成红色金属

Fe+AgNO3==Fe(NO3)2+Ag

现象:铁溶解生成银白色的金属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的溶液

现象: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Zn+FeCl2==ZnCl2+Fe

现象:锌粉慢慢溶解,生成铁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

一、认真审题

它是快速准确解答试题的重要环节。仔细研读题目,把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做记号。尤其对于看似简单,貌似做过的题更要认真审题,切不可为省时间草草作答,这样容易使会做的题丢分。

二、合理分配时间

要合理安排答题时间,稳中求快,不可草草完成试卷,不要依靠等做完了再检查再修改,要力争一次成功。时间安排要留有余地,要有足够时间检查试卷,遇到难题可先放下,不要因为这一小题而使整套试卷不能完成。可把不会做或不能确定答案的题目做上记号,等全套试卷做完若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

三、认真检查,改正错误

检查不用面面俱到,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

一要检查试题是否全部答完,有无漏答或没有答全的;

二要检查解题步骤是否完整、是否规范;

三要根据自己平时考试曾经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检查。如: 查错别字“饱和 乳化 活性炭 金刚石 吸附”等.

查化学方程式(配平、条件、气体或沉淀符号等)。

查化学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准确性,数据的准确性。

查括号内的要求,有无按括号内的要求作答。

四、具体题型分析

(一)选择题:

题干中的关键词有:“正确”或“不正确”或“错误;

选项中的关键词有:足量的__、过量的__、适量的__、或一定是、不一定是……等。

看全面。ABCD四个选项都要看,这样可以避免选出“好像正确”的“陷阱”答案,是保证选择题不扣分、解决马虎的好办法

做标记。标记出否定叙述,要求选出“不正确”或“错误”选项的题,考生在审题时要做个标记,以便在答题和检查时提醒自己别选成“正确”的。

留痕迹。错误选项在审题时可以在选项上划一个小小的“\”,组合式的选择题更要把错误的或正确的标记出来,这也是帮助考生答对题的好办法。

巧联系。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既能从题干出发作答,也能从选项出发作答,要看清楚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

查涂卡。检查分析的和答题卡上涂的是否一致,如分析是B对,可是涂卡是D。

(二)填空题:

填空题的关键词有:选“是”或“不是”;“能”或“不能”;

“一定”或“不一定”, 从“大到小”“ 从小到大”或,填序号、填名称、填化学式等。

(1)看清要求。让写元素名称不要写元素符号;让写化学式不要写成物质名称,如果题目没要求写名称还是化学式,最好写名称,以免因化学式写错或写得不规范造成扣分。要求填序号的不要写物质名称或化学式,要求写化学方程式不要写成化学式。

(2)不写错别字。如“石蕊”写成“石芯”,“碳”和“炭”不分,“饱和”写成“饱合”,“长颈漏斗”写成“长劲漏斗”等。

(3)化学用语的书写要规范。如元素符号别忘记了大小写的原则,化学方程式要记住配平,状态符号不要漏标注,反应条件要写清。离子符号和化合价符号要正确标注等。

(4)填空题里若有选择,不一定是单选。

(三)推断题:找到突破口,顺藤摸瓜。

推断题的突破口是一眼就能认出来的物质或反应。

特殊颜色(包括固体和溶液)

特殊性质(如CO,H2,C的还原性,CaO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等)

典型用途(如作干燥剂的CaO,焙制糕点、治疗胃酸的NaHCO3,做建筑材料或补钙剂的CaCO3等)

特殊条件(水通电分解,CO在高温下还原Fe2O3等)。

找到突破口后,可根据突破口的具体位置进行正推或者逆推。

如果实在没有思路,可以结合后面的问题,有时问题中也会隐含某些信息。

(四)实验探究题 :保五分争七分

一般来说,实验探究题是中考化学难度最大的一道题,也是最具有选拔性质的一道题。题目共七个填空,每空一分,共七分,一般情况下前三空与最后两空相对简单,基本上是对基础知识的的考察,切记语言叙述要规范,做到不丢分。中间两空较难,一般为实验方案的设计、知识的综合运用或迁移等。这两分要反复研读题目,充分利用题中给出的信息(如查阅资料),敢于大胆猜测,即使没有十足把握,也要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写上,千万不能空白。

(五)计算题:找准已知、所求,分步计算多得分。

要注意步骤清晰,解、设、列、答齐全,书写格式和单位、有效数字(要看清结果保留几位小数)等都应规范。另外还要注意以下细节:

化学方程式要写完整;

相对原子质量要用试卷上的,计算时一定要先化简,再计算,至少计算两次;

题设中x不要带单位,已知量要带单位计算;

答题过程中,题干中及前一问的数据可以直接使用,其他数据必须有计算过程。

计算题的评分标准是分步给分的。“不全会不等于全不会”,哪怕只写对化学方程式也能得到一定的分数。切不可列一步到位的综合算式,防止因计算结果出错而多扣了应得分数。

中考化学解题方法

(一)最小公倍数法

这种方法适合常见的难度不大的化学方程式。例如,KClO3→KCl+O2↑在这个反应式中右边氧原子个数为2,左边是3,则最小公倍数为6,因此KClO3前系数应配2,O2前配3,式子变为:2KClO3→KCl+3O2↑,由于左边钾原子和氯原子数变为2个,则KCl前应配系数2,短线改为等号,标明条件即:

2KClO3==2KCl+3O2↑

(二)奇偶配平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两边某一元素多次出现,并且两边的该元素原子总数有一奇一偶,例如:C2H2+O2→CO2+H2O,此方程式配平从先出现次数最多的氧原子配起。O2内有2个氧原子,无论化学式前系数为几,氧原子总数应为偶数。故右边H2O的系数应配2(若推出其它的分子系数出现分数则可配4),由此推知C2H2前2,式子变为:2C2H2+O2→CO2+2H2O,由此可知CO2前系数应为4,最后配单质O2为5,把短线改为等号,写明条件即可:

2C2H2+5O2==4CO2+2H2O

(三)观察法配平

有时方程式中会出现一种化学式比较复杂的物质,我们可通过这个复杂的分子去推其他化学式的系数,例如:Fe+H2O──Fe3O4+H2,Fe3O4化学式较复杂,显然,Fe3O4中Fe来源于单质Fe,O来自于H2O,则Fe前配3,H2O前配4,则式子为:3Fe+4H2O=Fe3O4+H2由此推出H2系数为4,写明条件,短线改为等号即可:

3Fe+4H2O==Fe3O4+4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