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御寇《愚公移山》原文_译文_赏析优秀10篇》
《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此文叙次井然,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极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文是美丽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的列御寇《愚公移山》原文_译文_赏析优秀10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1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2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节选自课文《愚公移山》)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惩山北之塞( ) (2)杂然相许( )
(3)投诸渤海之尾( ) (4)始一反焉( )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句子: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
9、 画波浪线的两句话表面相似,实际不同。请简析他们的区别。(4分)
答案:
7、(1)苦于 (2)赞同 (3)之于 (4)通“返”,返回
8、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说明: 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9、 愚公之妻的话在于表示疑虑和担心(担心山移不走,且“焉置土石”);智叟的话显然是鄙视和嘲笑,笑愚公不自量力(连山上的草都动不了一根,能把土石什么样呢?)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3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4题。
愚公移山
(节选)
河曲智叟关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曹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1)固不可彻( )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3)何苦而不平( )
(4)河曲智叟亡以应(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2)穷尽;(3)愁;(4)通“无”。
2、你太不聪明了!
3、D
4、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的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
(意思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4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方七百里 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B. 年且九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 杂然相许 高可二黍许
D.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君之力 扶苏以数谏故
B. 甚矣,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C. 欲穷其林 安陵君其许寡人
D.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而山不加增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从中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 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了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 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用智叟来突出愚公的形象。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改造自然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的颂扬。
答案:
6.D 7.B 8.A
人物分析 篇5
愚公
愚公要移山,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也”,说明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惩,苦于。这里是意动用法。塞,闭塞,堵塞,指阻碍交通。迂,绕远、曲折。全句是说苦于北山挡道,出来进去要绕远,很不方便。这句话说的不止是愚公一人的体会,而是所有“面山而居”的人们的共同感受。因此,愚公“聚室而谋”,立即得到热烈的赞同。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从积极方面说,对于搬掉两座山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愚公心中也是有数的。“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说的就是移山之利。这里的“指通”“达于”都有笔直地来往的意思,与上文“塞”“迂”相对应。可见愚公对移山的利害关系,早已考虑再三了。其次,对于山能够移走这一点,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他在批驳智叟的一段话里,就说得十分清楚。这段话是用“顶针”的修辞方法写的,一句顶着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最后用“无穷匮也”做结束,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很有说服力。接着用“而”字一转,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更加增”。这样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结论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这说明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在对人力和自然的发展变化关系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由此可见,愚公在移山的整个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驳斥智叟有理有据。像这样可敬的老人,谁还能相信他是“笨老头”呢?
智叟
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文中写智叟的文字不多,却把这个自以为是的老头刻画得淋漓尽致。他对愚公移山“笑而止之”。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显得既傲慢又武断。“甚矣,汝之不惠”,用倒装句强调愚公不聪明,充分反映出智叟对愚公的轻视。“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意思说“凭你这一大把年纪和剩下的一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小草,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这话说得尖刻、夸张,带有明显的嘲讽口吻。用“其”加强反问语气。这些都表明了智叟反对移山的顽固态度。但最后他反被愚公驳斥得“亡以应”。智叟从开始时的振振有词,教训别人,到被驳得哑口无言,一副窘态,这正是自作聪明的人应得的下场。智叟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这种人自以为是,其实不过是卖弄小聪明罢了。
《鲧禹治水》 篇6
洪水滔天,鲧①窃帝之息壤②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③杀鲧于羽郊④。鲧复⑤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注释】①鲧: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首领,禹的父亲。②息壤: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③祝融:传说中的火神。④羽郊:羽山下的郊野。⑤复:肚子,现在写作“腹”。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汝之不惠: (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3)曾不若孀妻弱子: (4)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而山不加增 朝而往,暮而归 B.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 始一反焉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2)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8、老子曰:“慈故能勇。”请运用愚公移山、鲧治水这两个事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5、(4分)(1)通“慧”,聪明 (2)地面所生的草木 (3) 比得上 (4) 铺填 6. D (3分)
7、(6分)(1)持着蛇的神听说了这件事,担心愚公不停止(挖山),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天帝。
(2)鲧偷窃了天帝的“息壤”用来堵塞洪水,(却)没有经过天帝的同意。
8、(3分)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你怀着慈爱之心,爱所有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你就拥有与一切破坏力量做斗争的勇气。(1分)愚公爱大山,爱民众,希望让他们过上更便利的生活,于是他拥有搬走大山,征服自然的'勇气(1分);鲧热爱百姓,在洪水泛滥,百姓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之际,他挺身而出并冒死窃取了天帝的“息壤”,最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慈而能勇,勇而无惧。(1分) (意对即可)
《愚公移山》{BAIHUAWEN.com}阅读答案 篇7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而山不加增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D.以残年余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5.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首诗和《愚公移山》都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试结合诗、文寓意,说说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1)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将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2)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把泥土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4.A
5.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必然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要做好面对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并坚信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8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署易节,始一反焉。
10.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便要还家()(2)杂然相许()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如土石何
B.具答之投诸渤海之尾
C.屋舍俨然杂然相许
D.不复出焉且焉置土石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
14、内容理解。(4分)
(1))甲段作者虚构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愿望?(2分)
答:
(2)乙段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愿望?(2分)
答:
参考答案:
10.(2分)(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每小题1分)
11.(2分)(1)通邀,邀请(2)赞同,赞许(每小题1分)
12.(3分)C
13.(4分)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冬夏换季(寒来暑往),(他们)才往返一次。或:一年的时间,(他们才往返一次。
(每小题2分,翻译准确、表连通顺即可)
14.(4分)
(1)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由、平等、和谐生活的愿望。
(2)反映了人们与困难作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每小题2分,意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9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10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愚公移山》)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3分)
①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②甚矣,汝之不惠
小题2:翻译(4分):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小题3:[甲]段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1分)
小题4:[乙]段是《愚公移山》中最负盛名的一段话,彰显的是“愚公精神”,请谈谈你对愚公精神实质的个人理解。(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信:信用 福:赐福,保佑 惠:通“慧”,聪明
小题2:(4分)①祭祀用的牛羊、玉器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以实情相报(“牺牲、加、以、信”等词属于给分点)②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比不上。(“固、彻、孀妻、若子”等词属于给分点)
小题3:(1分)取信于民。或:鲁庄公能做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题4:(2分)愚公精神实质上就是一种不怕困难下定决心,坚持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的词义的活用,“福”是名词动用,意为“赐福、保佑”,“惠”通“慧”,意为“聪明”。
小题2:
试题分析:“牺牲”指牛羊类祭品,“玉帛”指玉器和丝绸之类的祭品。“加”:虚报。“以”:凭;“信”:信用。“固”:顽固;“彻”:改变;“曾”:连;“若”:比;“孀妻”:寡妇;“弱子”:孤儿。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曹刿说“可以一战”前面鲁庄公所说的话“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来理解作战的重要条件是“取信于民”。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文中情节“愚公发动全家人挖山不止”和愚公所说的话“子子孙孙无穷匮”来理解“团结一心,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10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来源:]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来源:学+科+网]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虽我之死 ▲ ②一厝朔东 ▲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2分)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A.河曲智叟亡以应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何以战?
1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对于这一点,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7、 (2分)①即使 ②通“措”,放置。 18. (2分) D 19. (2分)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呢? 20. (2分)能结合原文分析,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