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国学经典 > 文言文 > 《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优秀9篇)正文

《《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优秀9篇)》

时间:

《郑人买履》这则故事故事中的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以下是勤劳的编辑给大伙儿整理的《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优秀9篇),仅供参考。

郑人买履的故事范文 篇1

1、至今,不相信自己,只按教条办事,像郑人买履的人还大有人在。

2、你可真是郑人买履的典型啊。

3、真的不得不说,很多顾客买衣服都是郑人买履。

4、《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5、在生活我们应该随机应变,千万不能犯郑人买履的错误。

6、因为俺是文化人,学过郑人买履的故事。

7、后来人们根据这个笑话引申出“郑人买履”这句成语,()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8、现在的人,都像是郑人买履,永远记得的是那把度尺,而不是拿脚去试。

9、你可千万不要学郑人买履。

10、我们做事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千万不能像郑人买履一样。

11、就像“郑人买履”那样“尽信书”,真不如无书了。

12、我们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否则就会闹郑人买履的笑话。

13、现在的企业招聘就和《郑人买履》一样啊!

14、处事要灵活机变,不能像郑人买履一样死守刻板的教条。

写元旦作文300字 篇2

又逢元旦,XX的脚步随着我们酒后的舞步一起翩翩到来。酒醒后的清晨,阴冷阴冷。没有阳光的问候,有的只是细雨时落时断的祝福,它们轻轻下到路面上的水坑里,圈圈复圈圈,一个圈则**一对别离之人的团圆。

记不起每年的元旦是怎么度过的,或许平凡如他日。这些有着特殊意义却又平凡的。日子,我们可以疯狂地面对,为自己的生活添几笔异彩;亦可平静地走过,不在心上留下些许痛或乐的痕迹。有激情的人生是一幅金碧山水画,让人为之亢奋、着迷,回味无穷;平淡的人生是一幅水墨画,乍看不起眼,却能于黑白间梳理内心的悲痛,在水的润泽中淡化尘世杂念。我渴望的人生是一幅浅绛山水画,如同水墨画般的清新雅致,以常洗礼我的心灵;也有几笔浅浅的着色,虽不辉煌,却也令人多滋,即所谓的中庸之道吧。

在这个充满压力的社会中,太多的计划与算计总让人活得很累。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应该算是人生最大的目标吧!

《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篇3

1、 教材分析

这篇寓言,通过描写一个只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的郑人买履而买不到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全文只有61字,但故事完整而生动,讽喻性强,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学习。

2、学生分析

学生基础不十分好,对学习文言文和审议有难度,要多花时间识记背诵,教师还要多加引导。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要的词、句,深入领会这则寓言蕴涵的道理;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熟读领会文章的含义;通过翻译掌握重点的词、句;讨论课后题目,领会寓言蕴涵的道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生活、工作中不应迷信教条,要尊重客观实际;培养随情势变化而变更观念和方法的思想。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课文,根据理解复述课文,明白寓意。

难点:引导学生从学习审议的感悟和所受到的启发想开去,学以致用。

5、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寓言的材料,制作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生字词和作者简介

6、课时安排:

一课时

7、教学流程设计

一、从平时买鞋的方式导入新课(约2分钟)

教师活动

1)提问:我们是怎么买鞋的?

2)板书课题

3)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人几种鞋样。

学生活动

1)踊跃举手回答

2)进入新课学习

二、检查预习情况(约2分钟)

教师活动

1)巡查课堂,检查作业

2) 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读误读

学生活动:

1)把作业摆在课桌上待老师检查

2)一个学生上黑板完成作业。

三、了解寓言(约1分钟)

多媒体展示有关寓言知识。

四、指导阅读,了解文章(约8分钟)

教师活动:

1)教师放录音

2)请同学跟着老师读课文。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

学生活动:

1)认真听读

2)积极朗读,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

五、指导帮助,复述课文(约10分钟)

教师活动

1)让同学们翻译课文

2)请四个同学复述课文

学生活动:

1)同桌合作,翻译课文。

2)小组讨论,怎样复述课文。

六、理清顺序,探究寓意(约24分钟)

教师活动:

1) 这则寓言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请找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放课件制作的动画,导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3)你觉得郑人买履中买鞋人可笑之处是什么?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回答:

起因:把尺码放在家中

经过:发现忘带尺码,回家取。

结果:集市散了,没买到鞋。

2)思考、踊跃发言,回答自己的感受。

8、布置作业:(在黑板展示)

9、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第一层:郑人给自己买鞋,忘带尺码,结果没买到。

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提示郑人固执己见。

寓意: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10、教学反思

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很高,对故事的动画制作很有兴趣,踊跃发表自己的感受,不足之处:理解能力差,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在等待、观望,有点不知所 ,有待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郑人买履》教案5

学习目标

1、学习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初步了解寓言的特点。

3、学会利用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理解基本内容,翻译课文。

4、领悟寓言的寓意。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重要词句。

2、领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背默,形成积累。

学 习 过 程

说 明

预习板块

1、关于寓言: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它常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后为文人作家所采用,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不少寓言保存下来。如在《孟子》《庄子》《韩非子》以及《吕氏春秋》《战国策》等书中,就运用了不少当时流行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突出了哲理性和对事理的说服力。其中有不少作品,在后世被传为警句、格言。

2、填空:

《郑人买履》选自《》,作者 ,是我国 时期著名的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

探究板块

活动一: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买履者( )自度其足( )宁信度 ()()遂不得履 ( )

活动二: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买履者( )自度其足( )置之其坐( )( )

市罢( )而忘操之( )( )( )

吾忘持度( )( )遂不得履( )

宁信度( )何不试之以足( )( )( )

活动三:翻译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

②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

检测板块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而置之其坐。( 同 )

②反归取之。( 同 )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郑人有欲买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①取之( )

②试之( )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 )

4、翻译: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5、这则寓言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请按顺序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6、你觉得最后两句对话是否多余?为什么?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能从郑国人身上接受什么教训?

延伸板块

美文赏读: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1、解释加点字:

①田中有株( )

②兔走触株( )

③折颈而死( )

④因释其耒( )

⑤冀复得兔( )

⑥不可复得( )

⑦为宋国笑( )

⑧以先王之政( )

⑨治当世之民( )

⑩今欲以先王之政( )

2、翻译:

①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谈谈你的看法。

《郑人买履》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2、理解句意,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的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设疑猜谜:

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打一物)(鞋子)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关古代鞋子的故事:《郑人买履》。

2、请学生起来介绍作者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指名朗读课文。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郑人买履》时,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3、学生自读,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4、试着翻译课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找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重点词语解释。

(1)郑人买履。

(2)郑人有欲买履者。

(3)先自度其足。

(4)而置之其坐。

(5)至之市。

(6)而忘操之。

(7)及反。

(8)市罢。

(9)遂不得履。

(10)何不试之以足。

(11)宁信度。

(12)无自信也。

2、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而置之其坐。

(2)反归取之。

3、一词多义。

度: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之:

(1)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何不试之以足。

而:

(1)而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4、特殊句式。

(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结构。

(2)何不试之以足。倒装句。

(五)疏通文义。

1、理解句意。

2、讲故事。

(1)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2)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忘持度——反归取之。

(3)事情的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六)分析课文。

A、最能体现郑人思想性格的句子在哪里?并反复朗读。

B、运用哪些描写方法表现郑人特点?试各举典型一例作答。你怎样看待郑人?

C、这则寓言讽刺了怎样的人?今天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告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七)兴趣作业:

1、课文翻译一遍;背诵寓言。

2、如果你是卖鞋的人,你会对这个郑国人说些什么呢?

《郑人买履》教案7

教材简析:

课文借一个宁可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课文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引发思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3、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

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难点。

教学准备

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鞋?那父母领你们去买鞋时,你们都怎样去选择适合自己脚的鞋呢?春秋时期的郑国有一个想买鞋的人与你们做法可不一样,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个寓言故事《郑人买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你们学习哪些寓言故事?你又从中明白什么道理?

3、每则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那这则《郑人买履》的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相信大家在这节课一定会找到答案。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

2、学生练习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自度其足、吾忘持度、宁信度无自信也”这几句中“度”的读音)

3、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在读“何不试之以足?”一句时,想象一下卖鞋的人现在心情怎样?应该怎样读?在读“宁信度无自信也”一句时,买鞋的人觉得自己的做法怎样?应该怎样读?师生对读)

4、加上自己的理解再试读。

5、同桌俩猜猜这篇古文讲了什么意思?

三、对照注释,自悟句意。

1、同桌俩对照课后注释,一句一句地看、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说。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在检查“宁信度无自信也”一句时,多让几个学生交流)

3、出示以下句子,看看“之”字在不同的句中意思有没有变?

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四、回顾寓言,领悟寓义

1、播放《郑人买履》动画片。

2、让学生交流看后的感受。

3、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郑人买履这样的现象?

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多动脑筋,不能照搬现成的经验,避免出现郑人买履这样的错误。

五、课后作业

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

1、把这个小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朋友听。

2、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3、选择自己的小伙伴把它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4、自学文言文《刻舟求剑》,领悟寓意。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的故事范文 篇4

2、亡羊补牢: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3、南辕北辙:想到达南方,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4、叶公好龙:口头上表示喜欢或者不喜欢,未必是真实的。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验证这种喜欢或者不喜欢是否真实可信。

5、滥竽充数: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6、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7、买椟还珠:买下盛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木匣中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写元旦作文400字 篇5

我们现在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再过一年就要和自己的同班同学分别了,不知道进入初中后,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见一面,也许很久才能见面。老师为了让我们过好小学的最后的一个元旦,决定让我们在班上开一次小型的“元旦庆祝晚会”!

有的同学建议:开一次小型的元旦晚会,而且是最后一个元旦晚会,就要弄一点吃的、喝的才热闹嘛!没有钱,怎么弄一些吃的、喝的?总不能让老师出钱吧!所以我们每人都捐了好几元钱……连我们班上生活挺困难的“余琪”同学也捐了三元钱……让我们感动不已……我如实地告诉了爸爸这次晚会的情况,并且也让爸爸给了我四元钱,交给了那个专门收钱的同学!

晚会,就要表演节目。我们班的同学为了给大家一个美好的小学生涯纪念,用自己下课休息时间来排练节目:我们班最爱跳皮筋的万甜甜同学下课不跳皮筋了,用课间时间来排练舞蹈;好玩的男同学为了表演小品,下课不玩,在学校的石子路上排练小品;同学为了唱歌,在学校的一片空地上,面对着墙,旁若无人地唱了起来;同学为了二胡,干脆把二胡带到学校来,每天晚上对墙,拉起了二胡……他们让我们很感动!

我想:我们这个小学生涯最后的一个元旦晚会,一定会特别有意义!

写元旦作文400字 篇6

今天是20xx年第一天,是充满希望的第一天,我虚岁8岁了,希望姥姥可以健康长寿,爸爸妈妈幸福的过日子,在新的一年里希望我学习进步,快快乐乐的健康成长。

早上起床我看见爸爸没在,我好奇的想爸爸呢?妈妈告诉我说:爸爸的工作是在一线服务岗位上,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加班,下午就回来了。

妈妈对我说;今天晚上家里,所有人都回来陪姥姥过元旦,到了下午,我们家来了个家庭聚会,大舅、舅妈、大姨、小姨弟弟、小侄儿等等,都陆续的回来了,看见两个小朋友我非常高兴,迫不及待的和他俩玩了起来。晚上妈妈准备包饺子,全家总动员一起做饭包饺子,小姨和面,大舅剁酸菜,妈妈他们一起包起了酸菜饺子,家里热闹极了,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儿,就包好了,小姨夫做了一桌菜,我没能帮忙,一直在写作业,我想把20xx年,重要的第一天,记载下来。我向妈妈保证,以后要天天写日记,来提高我写话和写好作文水平。这也是我的新年新愿望。

我们全家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庆祝元旦快乐。

郑人买履的故事范文 篇7

郑人买履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译文

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寸。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打烊了,最终他没买到鞋,悻悻而归。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注释

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事先

5.度(duó):用尺子量。 动词

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

13.操:带上,拿着的意思。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

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指集市已经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29.吾:我。

注意字词 【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

【读音】度:duó 多音字,第二声

【读音】宁:nìng 鼻音, 第四声

郑人买履的故事范文 篇8

郑某于2007年4月12日与某保险公司签订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合同和机动车商业保险合同,于是申请理赔,但遭保险公司拒绝,遂将该保险公司告上法院。

庭审中,保险公司认为,郑某的货车是套牌车,没有公安机关交管部门核发的行驶证和号牌,根据双方签订的机动车商业保险合同中的责任免除约定,保险公司在商业险范围内不承担赔偿责任。由于交强险没有明确套牌车不能买保险,所以保险公司可在交强险范围内赔付郑某的损失。

针对保险公司的说法,郑某称,自己在购买保险的时候,已经向保险业务员口头说明货车是套牌车,业务员也没说套牌车不能获得赔偿,而且自己是一车一保,绝不存在“套保”、“骗保”行为。保险公司在承保之前对车辆进行了勘验,事后也承认肇事车就是承保车辆,何况自己已经是连续第二年在该公司投保了。所以,无论是交强险还是商业险,保险公司都应该赔付。

法院认为,保险法第18条规定:“保险合同中规定有关于保险人责任免除条款的,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因为保险公司在法庭上未能提交证据证明其在订立合同时已经特别向郑某明确说明了该免责条款,故该条款对郑某不产生效力,所以保险公司关于郑某用套牌车投保而拒赔的理由不应得到支持,商业险部分也应赔付。遂判决保险公司支付郑某保险赔偿款10.5万元。

点评:胡勇军(浙江海通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

现实中,保险人为尽量多推销保险,往往采取“报喜不报忧”的措施,在给投保人介绍时,只讲对投保人有利的条款,而对免责条款等内容只字不提。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要依据这些保险条款主张免赔,就时常会惹出官司,保险公司的法律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诚实信用原则是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保险合同行为作为一项民事行为,合同双方应受该原则约束。而且,由于保险经营和保险合同的特殊性,合同双方还必须具有超出一般的诚信度,这体现在法律原则上即为最大诚信原则。最大诚信原则的内容主要通过合同双方的诚信义务来体现:一方面,投保人在保险合同订立时,投保人应将有关保险标的重要事实,如实告知保险人;另一方面,保险人有对保险合同内容的说明义务。保险合同是格式合同,由保险人单方面拟定,所以,对于合同内容,尤其是免责条款,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加以说明。

我国保险法第十八条所规定的“明确说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是指保险人在与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之前或者签订保险合同之时,对于保险合同中约定的免责条款,除了在保险单上提示投保人注意外,还应当对有关免责条款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后果等,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投保人或其人作出解释,以使投保人明了该条款的真实含义和法律后果。在诉讼中,保险人还应对自己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负举证责任,否则应承担对其不利的裁判后果。

郑人买履的故事范文 篇9

郑人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买鞋的经过从头到尾地说了一遍。老婆听了,哈哈大笑:“你呀,真是笨!”郑人也觉得自己做了件蠢事,懊恼不已。但是现在已经传开了,郑人一出门,就有人笑话他。郑人默默承受着,并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我会向大家证明,其实我没那么愚蠢。”

一天,机会来了。天气凉了,郑人的老婆让他去给自己买顶帽子。于是,他又来到了上次买鞋的那家商店。店老板一见是他,就想起了上次的买鞋事件,便故意问他:“你买帽子的话,尺寸带来了吗?”郑人知道店老板在取笑他,但他并没有生气,而是慢条斯理地跟老板说:“你帮我拿几顶不同尺寸的帽子,我自己搞定。”

老板一边自责自己老是取笑别人,一边恭恭敬敬地拿出帽子递给郑人挑选。郑人轻轻地拿起每顶帽子,往自己头上戴,最后选了一顶非常适合他的。付了钱,郑人就戴上帽子昂首挺胸地走出了店门。

从此,再也没有人取笑郑人了。因为店老板逢人就说:“人人都会做一两件愚蠢可笑的事,只要吸取教训,我们都会看到他的进步。”

——三(6)班 舟 缘 指导老师:王英

后来,那个郑人的鞋子越来越破,实在没法穿了。他想:这样拖下去也不是办法,还是再去一趟集市吧!于是,他又用绳子量好了尺寸,还特意把绳子放到了口袋里,这才高高兴兴地上路了。谁知,走到半路的时候他被一个小石块绊了一跤,绳子从口袋里掉出来他都不知道。

那个郑人来到了集市上,左看看右挑挑,正准备拿出绳子要量一下尺寸的时候,突然大喊道:“哎呀!我的绳子怎么不见了,难道我还得再回家重新量一次吗?”站在他身边也要买鞋的人听见了,问道:“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郑人边摇手边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会相信我自己的脚的。”旁边的人听了,不禁大笑起来。经过大家的再三劝解,他才答应试一试。

呀,原来这么简单!他一下子就全明白了,原来不用绳子也能买到鞋呀!他想:以后做事一定要多听听别人的正确意见才对。

——三(2)班 赵奕麟 指导老师:蔡雪英

上次郑人忘了带尺寸,没有买到鞋子。回到家还被妻子嘲笑了一番,可他却不以为然。

这次,他拿好了绳子,准备再去集市买鞋。临走时,妻子边递绳子边说:“相公,这是咱父亲的尺寸,给他也买一双吧!”郑人接过绳子一比较,发现父亲的尺寸比自己的稍微短些。他边走边念:“长的是我的,短的是父亲的……”

路上,郑人忙着往集市上赶,一不留神,被一块石头绊了一跤,狠狠地摔了一个大跟头,手上的绳子也飞了出去。他慌慌张张地爬起来,连忙拾起掉落的绳子继续往前走。突然,他一拍脑门,自言自语道:“哎呀,糟了。这两根绳子,到底哪根是我的尺寸,哪根是父亲的呢?”郑人看着这一长一短的两根绳子,不知怎么办才好,只好回家重新量。

回到家,妻子见他两手空空,忙上前询问。郑人一边量尺寸,一边如实地汇报了路上发生的事情。妻子听了,气得暴跳如雷:“你只要再拿绳子在自己脚上一量不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回来呢?”

——三(4)班 孙乃文 指导老师:陈晓燕

小编的话

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原文的思路,对原文内容进行延伸。需要注意的是,首先,必须认真阅读原文,弄清原文的基本内容和文旨;其次,续写时既要紧扣原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又要有新意;最后,续写的内容要合乎原文的逻辑发展,顺理成章地延伸出去。

一起来闯关

第一关 小菜一碟

看拼音,写词语。

fán zhí jiǎo jié  ào mì

tè shū

) (

) (

) (

liàn liàn bù shě  qínɡ bú zì jīn

) (

第二关 轻松过关

下面这些句子都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

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自然也不会有人。( )

第三关 迎难而上

面对月亮,你都有过哪些遐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关 挑战极限

在电脑上“种”蔬菜

御 风

从古到今,人类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地在田间耕作。然而今天,科学家们已能在电脑上“播种”了。你看,随着科学家的操作,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种破土而出的小麦苗,小麦苗渐渐长大,叶子展开、开花、抽穗,然后结出颗粒饱满的种子。他们在电脑上“种出”了小麦。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科学家在利用高智能的电脑,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进行模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们知道,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影响生长的因素很多:自然环境、气候、虫害,甚至农作物自身的因素等,都会影响农作物果实的好坏和产量的多少。目前,人们对农作物的研究都是在田间或实验室内进行的,方法陈旧,而且它的时间又很长。

在电脑上模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目前,最主要的目的是更好地“种出”蔬菜。比如,为了在电脑上“种出”优质的番茄,科学家制作了番茄生长的全过程画面。他们用电脑模拟番茄的分枝模式,研究番茄的枝条长在主干的哪个位置,叶片在哪里长出,番茄的果实才能长得更好。由于叶子是果实中营养成分的主要来源,果实的好坏与它距离叶片的远近有关。通过电脑模拟,就能知道叶子如何生长,如何展开,才能更好地吸收光照,结出丰硕的番茄果实。

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根据电脑模拟的结果培植出新型的、更理想的蔬菜品种来了。

小编考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