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有感(12篇)》
如果说辛亥革命是凝聚民族核心价值的起点的话,那么其经过百年砥砺的最大变化,是雄健了今日21世纪“少年中国”的体魄和精神。本页是爱岗的小编给家人们找到的12篇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观后感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观后感想 篇1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辛亥革命打败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统治,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百余年回眸,我们更加真切地认识到,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永远是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以辛亥革命为起点,作为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从危亡到复兴,从古老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学习和弘扬其“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奋斗精神,继承和推进其现代化国家理想,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观看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有感(12篇)
站在辛亥革命百余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距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现代化事业。
面向未来,全体中华儿女应当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汇聚在民族复兴旗帜下,砥砺奋斗精神,共绘发展蓝图,共襄振兴大业,努力作出无愧于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的历史贡献。
辛亥革命11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2
100多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们更应坚定理想信念,锻造自身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辛亥革命11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3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10年,血写历史,回眸不堪。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我们要牢牢记住,学习和弘扬辛亥革命先驱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奋斗。
2021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直播观后感 篇4
《辛亥革命》人民出版社1961年9月第1版,卷前有吴玉章撰写的《论辛亥革命》一文,其通过对辛亥革命前后社会历史背景的分析和论说,充分肯定“推翻君主专制是辛亥革命的一个伟大的胜利”,指出辛亥革命伟大的历史意义;正文标题:《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全书有“甲午战败,震动人心”“维新变法,昙花一现”“同盟会的成立”“革命派和改良派的斗争”“武装起义的失败”“暗杀活动的风云”“辛亥三月二十九日的广州起义”“铁路风潮”“荣县独立”“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二次革命失败,继续追求真理”等,共计23个章节。吴玉章在书中以辛亥革命亲历者口吻,讲述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背景和演绎过程,又以细腻说辞描绘了所见所闻及参与辛亥革命活动的事迹,也巧妙地折射出吴玉章的人生。因此,吴玉章这本辛亥革命回忆录,既是辛亥革命回忆录专著,也是一本自传体专著,具有较高史料和文献价值。
吴玉章是孙中山先生同时代人。他1878年生,四川荣县人。自小忠厚笃诚,坚韧沉毅,喜读史书,学识渊博,有“金玉文章”之誉。1903年东渡日本,入东京成城学校,谋强国之策。接受民主革命思想,1906年加入同盟会,也是广州起义、荣县独立、武昌起义、二次革命等重大革命事件的亲历者,因此他也是最有资格撰写辛亥革命史的作者之一。1905年,我国革命运动处于高涨时期,迫切需要一个比较集中统一的领导机关。在当时的中国,会党、教门之类的组织,显然已经过时,不能担负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责任;而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那时还根本没有这种可能性;只有资产阶级政党的出现,才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而且事实上,那些略具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革命小团体,如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等已先后存在,当时的问题,只是如何把它们联合起来,使其具有更为明确的纲领和更加统一的行动。同盟会的产生,恰好完成了这一历史的使命,因此,它可算得是应运而生的。因此,同盟会的产生,不仅使我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了自己的政党,中山先生还赋予其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甲午战争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才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资产阶级的一些运动也逐渐发展起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活动在甲午战争后渐趋活跃,孙中山等人也在甲午战争后开始了他们的资产阶级的政治活动。我自己的思想也是随着时代思潮的激荡而前进的。此书可贵之处是吴玉章以亲历者感受和见闻叙述了广州起义、武昌起义、荣县起义等重大的历史事件。他说到同盟会成立后,先后组织了多次武装起义,屡挫屡战,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广州起义。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在海外槟榔屿召开的会议上,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出任总指挥。吴玉章是广州起义的参与者,其记道:“为筹措经费,孙中山先生亲自到海外华侨中去募集。各方募集的结果,约得20万元左右。为储备军火,派了几批人向好几个国家去购买。我一到香港,就被分配到日本去负责购运枪弹。”吴玉章在购运枪弹中遇到了多次风险,并千方百计将军火秘密运入广州。1911年4月27日午后5时半,广州起义爆发了。黄兴亲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攻总督府,却遭遇大队敌军反击,黄兴负伤奋勇杀敌,且战且走,直到剩下他一个人,才撤离战场,后以牺牲喻培伦、林觉民等86位革命志士的代价,宣告起义的失败。事后吴玉章在总结这次起义失败原因时深刻的说道:这次起义“志士们虽然英勇无比,但是,没有发动广大群众参加的单纯军事行动,终于无法避免其失败的命运。这就是广州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晚年的孙中山历经反复革命起义的实践及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也深刻认识到革命必须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因此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结成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2021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直播观后感 篇5
记得早在47年前的1974年春,笔者在上海历史研究所(漕溪北路40号)学习时就聆听过陈旭麓先生讲授过辛亥革命史。那年先生56岁,已是沪上知名的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而我则是23岁的青年学子。那时疾风骤雨般的斗争形势已基本结束,但不要文化、不要知识,无书可读的现象依然弥漫于社会。但知识对年轻人犹如阳光和雨露,永远具有吸引力。因此青年学子有机会聆听名教授的课,犹如天赐福音,自然格外珍惜。
当年我们16位青年学员来自工矿企业和市郊农场,也有《文汇报》推荐的通讯员,笔者就是被推荐的通讯员之一。在历史所有机会聆听史学家杨宽讲授先秦史、方诗铭讲授两汉三国史、谭其骧讲授魏晋南北朝史、汤志钧讲授经学史、陈旭麓讲授近代史等学课,这是人生非常难得的学习机遇,也使我们中的多位学员终身爱上史学甚至改变了人生命运。听他们授课对我犹如久渴饮甘露,酣畅淋漓,饱享史学的美味佳肴。记得第一次课堂上见到陈旭麓先生的印象:长得天庭饱满,两眼炯炯有神,身穿蓝布中山装,一瞧便知他是个朴实端庄的师者。先生是湖南湘乡人,课堂上授课也操着浓郁的湖南乡音,使得从小在上海长大的我,初听他的授课有点吃力,但这并不影响他授课对我的吸引力。先生为我们讲授中国近代史,主要围绕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脉络展开的,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辛亥革命史。为什么是辛亥革命呢?因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震撼力的大事件,而当年陈先生是辛亥革命研究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学者。我早年有一习惯,凡听课前总爱找相关读物先预习一下,以便听课时心中更有数。那次,我也先提前从研究所资料室借阅了陈旭麓所著《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6月第1版),故而知晓陈先生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对辛亥革命有深入的研究,学术造诣非凡。《辛亥革命》全书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渐次形成”“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斗争”“辛亥革命前夜社会矛盾的尖锐化”“辛亥革命的迅速胜利”“反革命的进攻与革命的取消”等五个章节,是一本极具学术价值的辛亥革命专著,被誉为“新中国第一本运用马克思主义史观探索和研究辛亥革命史的名著”。因此我是怀着仰望名师的心情聆听他授课的,感觉他的授课内容犹如大珠小珠落入盘,悦耳动听,字字珠玑,入耳入脑,特有收获感。
那天先生授讲授辛亥革命,以事件爆发的时间为顺序而展开,即从1911年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讲起,叙述和讲授了同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及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湖北军政府的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的历史过程。后又转入武昌起义胜利,湖南、广东等15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的大好革命形势的讲述;在全国革命洪流冲击下,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等革命团体组织斗争下,清政府被迫于1912年2月12日发布退位诏书。至此,历时两千余年的帝制在中国历史宣告终结。当年我在笔记本中还认真记下了先生对辛亥革命归纳的三点意义:一是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余年来古老的封建专制制度,传来了“博爱、平等、自由”新气息;二是辛亥革命不仅在政治上标志着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的成功,在经济上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有利因素;三是辛亥革命在古老的中国展开了民主革命运动,向旧制度进行斗争,也是对支持旧制度的帝国主义的打击。两条历史教训:一是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帝国主义是帮助反动势力压制革命的,是中国革命最大的敌人;二是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软弱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获得成功。可以说先生讲授得脉络清晰,有叙有论,有归纳有总结,一展名师风采,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先生长于探索和与时俱进,晚年的他在研究辛亥革命的基础上,又深入考察了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革以及不平等条约激起的社会变化。不仅研究了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的内部因素,而且寻找出外部冲击引起的社会习尚的改变;不仅论述了政治、思想、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变革,而且分析了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社会心态的变化,构建了新陈代谢的新史学框架,对辛亥革命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有了深入的解读,又一次超越 上世纪80年代末当我购入《辛亥革命》,再细读此书,发现书中难免有20世纪50年代的时代烙印,但这不影响阅读和了解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来龙去脉和历史意义。在书中他纵横驰骋,上下求索,谈政治、话经济、说文化,引人瞩目。
我国现代诗人臧克家说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点出了人的价值高低之区分。陈先生早已驾鹤西去,距今也有33年之久了。但许多人还在读陈先生的书,与他有过交往的人,还在继续谈论和怀念他。这说明他的学术思想和人品,依然感召着人们,让人感到他似乎不曾离去,可见陈旭麓先生学术思想之卓越和人品之高远。
辛亥革命11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6
观看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有感(12篇)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经过历代革命者与建设者110年勠力同心的奋斗,中国始有今日之气象,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进� 中国 缅怀孙中山先生,即是为了纪念中国在这一百多年里的光辉历程。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即是为了增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同心协力为中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奉献力量。
作为侨校教师,更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在工作与生活中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广泛凝聚一切智慧力量,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自己的点滴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终生。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观后感 篇7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在距今110年前的中国,曾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辛亥革命”。在1911年,也就是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那一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所以又称“辛亥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存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到如今,辛亥革命正值110周年纪,导演张黎携手功夫巨星成龙、实力派演员赵文瑄打造同名电影《辛亥革命》,让观众从荧幕中领略革命时的艰辛。影片一开始,就是以辛亥革命中遗留下来的真实照片拉开帷幕。接着,镜头放到1911年的4月26日,中国同盟会总理孙文在美国旧金山进行海外募捐。同一时间,同盟会会员黄兴带领着林觉民、喻培伦、林时爽等革命党人武装进攻两广总督署,发动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枪声响起,炮火燃烧,无数革命烈士以他们年轻的生命为腐朽的中国“治病”。最终,革命军因寡不敌众而告负,林觉民等一大批革命骨干壮烈牺牲,黄兴也身负重伤。徐宗汉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遗体72具,葬于广州城外的黄花岗。同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湖北新军被紧急抽调前去镇压。在武昌,新军当中的革命党名单泄露,湖广总督瑞澂开始对名单上的革命党人逐一捕杀,革命形势十分危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愤然打响了革命第一枪。经过一夜激战,武昌起义的革命军攻占了总督府,黎元洪被革命军将士紧急推为军政府都督。武昌起义成功,举国震惊,风雨飘渺的清廷只好请袁世凯出山,率北洋军镇压革命。袁世凯一方面镇压革命军,另一方面仍试图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中,暗地里通过革命党人汪精卫传达与革命党和谈的愿望。革命的危急关头,孙文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之后,袁世凯率兵南下。阳夏保卫战打得异常惨烈,黄兴和黎元洪艰难支撑,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夹击下,黄兴毅然决定率部撤往长江下游,集聚力量,以图大业。自此,革命形势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局面,经过多方努力,南北代表唐绍仪和伍廷芳终于坐下来会谈,双方最后达成共识,支持建立共和政体;经过十八省代表的公开民主选举,孙文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接着,袁世凯敦促清帝退位,接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虽然,在辛亥革命中,让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观后感心得 篇8
在辛亥革命_周年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看电影《辛亥革命》有着特别的纪念意义。
《辛亥革命》以秋瑾就义开始,广州起义的准备、过程与失败,孙中山在美国的募捐演讲,试图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革命?孙中山在演讲中回答的非常清楚:因为满清政府已经不可能给中国人生活的尊严,中国要摆脱被世界歧视的命运,只有革命这一条路。
辛亥革命为什么不是普通的兵变、暴乱或改朝换代呢?因为孙中山及同盟会高举的“共和”理念,成为推翻清廷以及中国3000年君权专制的“思想杠杆”----从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大地上任何一个企图复辟帝制做皇帝的人,不管他有多大的军权,都注定成为人民公敌。这就是思想的力量,辛亥革命的最重要成果,就是让这一思想开始中国人心中扎根。即使还有怀念皇帝的遗老遗少,也改变不了共和理念成为中国历史的潮流。
与以往同类型的鸿篇巨制相比,《辛亥革命》的电影语汇彰显出创作者的别具匠心,在大历史题材常态呈现的恢弘场面与全景叙事之外,难能可贵的着力于核心人物的命运节奏,及情节推进的内在逻辑,又绝非笔触细腻、视角独特这般空泛的字眼所能概括。
《辛亥革命》在表现这段历史的脉络上很见功力,不仅为革命人的“无私”进行了有力的辩护,而且为孙中山超越历史的洞察力进行了辩护。辛亥革命是什么?不是为一家一姓的权力争夺、改朝换代,而是为国体的新生,确立主权在民的共和政体,是树立自下而上、国家、政府由人民选举产生,元首、官员是人民公仆的新政治理念,改变王权天授、王土王民、杀伐随意的专制独裁政体,这是中国历史的真正进化。
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是照亮中国未来的希望之光。今天的人们,不应忘记这些民族。
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观后感 篇9
今天我们全班同学来到了那以前只在书上见过,听老师说过的革命圣地——辛亥革命博物馆。沿着历史的轨迹,我们走进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在解说员的带领下,通过一件件实物的展示,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那一段历史的动荡,艰险和国家命运的茫然,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忠心爱国的革命党人的那一份火热的爱国之情,这种强烈的爱国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
1900年列强再次侵入北京。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八个国家的铁蹄。整个中国仿佛成了一个禽兽们的乐园。蚕食鲸吞,偌大的一个中国沦落成了一个任禽兽们角逐的地方。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落后就要挨打,落后而不求上进就意味着在一切外交上丧失尊严。而辛亥革命正是结束了在中国绵延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我们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亲身亲身感受了那革命的气息,去与历史真正的“零”距离接触。
还未走进博物馆,就可以看到由红色砖砌的鄂军都督府,它庄严宏伟的气势立刻吸引了每个人的目光,在解说员的陪同下,我们先后参观了传达员室,外交部,都督会客与会议室,黎元洪起居室等十余间古色古香的房屋,然后就去参观辛亥革命的壁画,在墙壁四周都陈列有关辛亥革命的画,同学们在仔细看着,想象着,解说员了也就一旁不停地叙说着,不仅如此,我们还见到了先烈们的部分遗物与手迹,还有战斗时的血衣,大炮,刀等战斗工具。最后,在孙中山的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则昌,逆之则亡”。结束了参观,每个人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而博物馆的一切却永驻每个人心中。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现在起,从此时此刻起把握机遇,创造辉煌,明天一定是我们的!
辛亥革命11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10
观看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有感(12篇)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观后感感想 篇11
武昌首义的枪声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深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作文。是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清王朝,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又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使辛亥革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可以这样说:是辛亥革命开启了新中国的大门。
2021年的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勾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回首过去,展望眼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铭记那些革命先驱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永远铭记辛亥革命所带给我们一切的一切。我坚信,它的精神和历史使命将无止境的延续下去。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因为辛亥革命功绩彪炳千秋。1911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震惊了全世界。孙中山领导下的湖北革命党人成功发动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帝制的第一枪,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帝制,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为民族的独立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辛亥革命的光辉永存,功绩永存。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因为辛亥志士永存不朽。"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敢发。"这就是武昌首义所体现的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110年前,孙中山先生率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10年后,振兴中华,实现祖国统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仍然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今天,孙中山先生的呼喊仍然在我们耳边回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当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意气风发的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回顾中国人在上个世纪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怎能不对前人在那黑暗年代创立的不朽业绩肃然起敬?
随着时光的流逝,110年的历史硝烟已经散尽,辛亥革命是一次划时代的创新和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民主共和的旗帜,辛亥革命给我们一种警示拼搏是一种精神,只有拼搏,人生才能绽放异彩;只有拼搏,才能发挥智慧的潜力;只有拼搏,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辛亥革命11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12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我们国家,但是,有了辛亥革命,就等于扫除了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为我们后面的革命打下了基础,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在学习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迎面而来,不要说命运如此,不要说我要放弃,想想先辈们,他们与那讨厌的命运做斗争,天塌下来也不会放弃,而是把天顶着,继续与困难做斗争。我们在学习中碰到了困难相比之下算什么呢?我们也要与困难做斗争,直到把困难战胜啊!努力、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