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节日作文 > 元宵节作文 > 元宵节的历史典故(精选7篇)正文

《元宵节的历史典故(精选7篇)》

时间: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比较著名的历史典故有哪些?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元宵节的历史典故(精选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元宵节的作文 篇1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她拥有许多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国庆节、儿童节。.。.。.但在这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元宵节。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这首诗写的就是元宵,元宵也叫汤圆。去年元宵那天,我不再像往常一样猜着有趣的灯谜,而是和妈妈一起包汤圆,你别看汤圆小小的,而且吃起来甜而不腻,但做起来还挺难的。只见妈妈从面团上揪下一块小面团,裹上面粉,把它揉成一个小圆球,再按扁,加入芝麻粉和糖,再把它恢复原样,嘿!一个汤圆就完成了。

看着妈妈熟练地做出了一个个汤圆,我心动了,洗了洗手,学妈妈的方法做了起来,可我做得汤圆要么就是大了,要么是馅少了,没有一个成品,还浪费了许多馅。妈妈看见了,手把手地教我,就这样,我做的第一个完美汤圆诞生了,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

接着,妈妈把汤圆倒入装有沸水的锅里,站在一旁的我更是迫不及待,口水直流,妈妈看见了,擦了擦我的嘴角说:“小馋猫,别急,马上就出锅了。”圆润剔透的汤圆终于好了,我们一家人吃着甜蜜蜜的汤圆,心里面也甜丝丝的,整个屋子被温馨包围。

听说汤圆象征着吉祥如意,团团圆圆,愿这份幸福永远伴随着我们。

元宵节的作文 篇2

在舅舅家的村子里,元宵节的时候,有个习俗就是舞龙灯。他们的龙灯称为板凳龙,是由很多很多的花灯固定在一块块宽宽的板上面,然后一块连接一块,作为龙身子,加上龙头和龙尾,就组成了一条长长的美丽的板凳龙。

每年的元宵节前,家家户户都在家里设计制作花灯。长的板凳龙,有好几百节组成呢,各种各样美丽的花灯,浩浩荡荡的,场面可壮观了。

以前外公在世的时候就自己制作过龙灯。首先挑选很粗的木头锯成一块块宽宽的木板,在木板的两头打上用于串联其他龙灯的孔。然后设计花灯的形状,用竹篾制作花灯的模型,买来各种彩纸糊在模型上,一盏美丽的龙灯就这么做成了。再把这美丽的龙灯固定在这块宽宽的木板上,然后等除夕一过,在大家商定好的某个日子,各家各户把制作好的龙灯从家里抗出来,在操场上集中排队,比比谁家的龙灯设计最奇特,看看谁家的龙灯糊得最漂亮,把所有的龙灯首尾相连,一条美丽的板凳龙就这么诞生了。当然,一条板凳龙最重要的是龙头,龙头的形状也是不同的,有仰龙,有卧龙。舅舅村子里的板凳龙的龙头是仰头式的,一般会由好几户人家一起合作制作而成的,而且摆放在固定的位置,龙头前会供奉一些水果啥的,看上去比较神圣的。

妈妈说,以前舞龙灯,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让农民伯伯们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收成。现在舞龙灯,是为了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活跃元宵的喜庆气氛,图的就是开心快乐。

元宵节的作文 篇3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三门也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文化民俗巡演。

晚上,我在外婆家早早地吃地糟羹,来到路口,选了一个有利于看演出的位置。

大概晚上八点钟,文艺流行队伍来到了我所在的街口。第一个出场的是狮子,狮子是开路的,儿子张牙舞爪地把行人吓了回去,这样好给后面的队伍让路。第二个出场的是古人的造型,有杨家将、杨家女将、还珠格格。第三个出场的是大家期待已久的杨家板龙,在杨家板龙前面是一声世界吉尼斯之最的证书。妈妈说:“郑涵,你知道吗?2004年,《杨家板龙》以414米的长度锋利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

我看见杨家板龙龙头是是用强光手电装进去的,龙须是用霓虹灯缠绕起来的,整个龙头是五颜六色的。杨家板龙的制作与一般龙灯不同--它是将龙身固定在约2米长、0。3米宽的木板上,用竹篾做成龙头、龙身、龙尾的骨架,外面糊以彩纸或裹上花布,饰以龙形。每段点燃2-3支蜡烛。一到晚上,巨龙通体透亮,流光溢彩。阿姨说:“这次龙灯有220节,总长500多米,突破了吉尼斯纪录,2008年的时候有208节。”阿姨还说,这条龙很重,需要600-800个壮汉共同托举才行。

这美轮美奂的龙灯,真是我们的一场视觉盛宴啊!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 篇4

正月十五的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做元宵。我吵着也要包元宵。正巧妈妈提着一大袋糯米粉进门来,我高兴得直拍手。

妈妈拿来一个大盆子,往盆子里倒了一些糯米粉,然后用温开水搅拌好。奶奶捏一小块糯米粉,搓搓圆,又往里面塞些芝麻馅,再搓搓圆,成了!我一看,啊,圆圆的,大大的,真想咬一口解解馋!

一会儿,爸爸进来了,笑眯眯地说:“你做一个给我看看。”我满不在乎地说:“好吧!”我自以为做元宵很容易,哪知道做起来是那么难,不是搓不圆,就是散了架。我索性抓起一小团面,捏成像一只小的样子,再拿点肉放在里面。最后,我想把元宵拢上,可总是拢不圆。奶奶看见了,笑眯眯地说:“你做的不对,应该用手心和右手手指转圆。”我照着奶奶说的去做,啊,终于做成了!我连忙拿着圆子给爸爸看,爸爸夸奖了我。

后来,奶奶又教我做小鸭子、元宝的小玩意儿,可好玩了!这天晚上,我很有收获,又学会了一种生活手艺!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 篇5

今天是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是一个欢乐的节日,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的习俗。

道路的两旁树上装饰五彩缤纷的花灯,各家商铺悬挂着各式各样的小灯笼。有小猴子的,还有小狗的、小猪……形态逼真、非常可爱。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古灵精怪的“金猴”花灯。

天中广场上人山人海,到处锣鼓喧天。有扭秧歌的,舞狮子的,划旱船的……形式多样的表演让人眼花缭乱。我想到近处看,可是到处都围得水泄不通,只能站在远处观望。

超市里:“卖汤圆,卖汤圆,这里的汤圆是圆又圆”的歌声传递到每一个角落。货架上摆放着各种美味的汤圆:芝麻馅的,花生馅的,还有彩色小汤圆。我最爱吃的就是黑芝麻馅儿的,浓浓的黑芝麻香味扑鼻而来,吃在嘴里甜甜的,黏黏的。香香的汤圆寓意着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和和美美,快快乐乐的美好祝愿。

元宵节的作文 篇6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和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阴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15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要紧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风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要紧民间风俗。

但是天公不作美,这几天总是下雨,只能在家吃元宵了。大家决定自身在家做元宵。母亲把各种颜色的粉和馅筹备好,开始包元宵喽!我学着母亲的样子,先从大的粉团里取一小块下来,搓成圆形,把它压扁,在中间放一点馅儿,再把它合起来,捏紧,搓圆。如此,一个完美的汤圆就完成了。

没想到我一次就成功了,看着手里的元宵好有收获感。大家做的元宵有芝麻馅的,花生馅儿的,紫薯馅的,核桃馅的,看着五颜六色的元宵,口水都要滴下来了。接着,就是煮元宵了。母亲说,必须要等锅里的水烧开了才可以把元宵放进来。我左等右等,终于把锅里的水给等开了,快点揭开锅盖放元宵。

一个个的元宵像跳水运动员一样跳入水中。没过多长时间,它们又像调皮的娃娃,一个一个地从水里探出脑袋,在水里上下翻滚。等它们全都浮出水面,我迫不及待地先盛几个尝尝,入口滑滑的,咬着软软的,吃下去甜甜的,真美味,比超市买的更美味更甜。

今天虽然没看舞龙、舞狮子,但是在家吃自身做的元宵也非常高兴。

元宵节的作文 篇7

“百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习惯,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的风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家的汉族。

汉族——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20年左右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四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

汉族的传统节日特别让我萦绕于心。元宵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的大节,有着两千余年的历史,它在当今中国仍然相当风靡。元宵节的得名,因其节俗活动在一年的1、个月(元)的15日夜(宵)举行而来。不管南方北方,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在端上几碗热腾腾的汤圆,大伙快乐的笑着,多温馨的场面,被人难以忘怀。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由于在每届元宵前后,无论乡村还是市镇,大家都要张灯结彩,观灯游赏,烟火当然是是必不可少的,夜晚放灯,那时可谓是万家灯火连成一片,壮观而漂亮。当代元宵节除灯火以外,更为突出的活动是各种社火,譬如舞狮子、耍龙灯、跑旱船、踩高跷、打腰鼓、扭秧歌等等。元宵节,正可以算是中国的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