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夸父追日(优秀7篇)正文

《夸父追日(优秀7篇)》

时间:

1。《夸父追日》读后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下是可爱的编辑为大伙儿找到的夸父追日(优秀7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夸父追日 篇1

32 夸父追日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将学生的座位按学习小组排列成“马蹄形”。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

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全班交流,评价补充

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夸父追日 篇2

知识积累

一、比一比,组词语。

导(      ) 继(      ) 旅(      ) 狼(      )

异(      ) 断(      ) 旋(      ) 狠(      )

二、读一读,连一连。

充满      追赶        伏下       霎时       几屡

fú       chōng        shà        lǚ         zhuī

三、语言积累,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

发展练习

快乐阅读

中国台湾神游

中秋节的夜晚,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在深蓝色的天空中。我注视着它,好像看见美丽的嫦娥仙子正坐在桂花树下,遥望着美好的人间,思念着久别的亲人。晚饭后,我们全家围坐在电视机旁,今晚的节目有些特殊,不管是新闻,还是歌舞、电视剧,大都表现了中国台湾人民思念故土、盼望祖国早日统一,和祖国人民想念中国台湾骨肉亲人的主题。

看完电视,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望着那轮皎洁的圆月,我好像乘着飞机,飞到了美丽的台湾省。在飞机上我俯视全岛,它真像一座美丽的海上公园。接着,飞机降落在中国台湾岛东部,这里大部分是山地。远远望去,有险峻的奇峰、悬崖,飞奔的急流、瀑布,平静的湖泊,茂密的森林,景色优美。

中国台湾岛上还有世界闻名的游览区——日月潭。于是我慕名前去,饱览那湖光山色。我坐在汽车里,看到重峦叠嶂,潭水碧蓝,波光如镜,朵朵白云在翠峰山间飘浮。当夕阳把最后的余辉射向湖面时,日月潭烟霞四起,轻纱般的薄雾在湖面上飘来荡去,我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

我又来到了中国台湾西部平原。我了解到这里盛产甘蔗、水稻,还有香蕉、菠萝、桔子等。随后,我又赶往北部海边,参观了著名的海港——基隆。这里拥有多种矿产资源和水产资源,看到这一切,我心里情不自禁地赞叹道:“中国台湾真是名不虚传的宝岛!”

“喵——”小花猫一声叫唤,把我从美丽的幻境中唤醒过来,但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为了让宝岛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我要贡献一份力量!

夜更深了,中秋节之夜的月亮更圆更亮了。我想:此时中国台湾的少年朋友也在月光之下神游祖国的大陆吧。我相信,总有一天,海峡两岸的人民会团聚在一起,祖国一定会统一的。我怀着这美好的愿望进入甜蜜的梦乡。

积累

1、积累词语。读一读。

慕名       陶醉        情不自禁      波光如镜

世界闻名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名不虚传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悬崖   (       )的瀑布    (   )的圆月

(      )的湖泊   (      )的森林    (   )的奇峰

3、作者梦中神游都去了那些地方?

感悟

从作者的神游中,你觉得中国台湾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能力拓展

神话故事真有趣,你还知道一些神话、传说吗?讲给你的同学父母听。

夸父追日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2.3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同学们都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和神话传说吗?你们都听过那些故事?如: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等,今天,我们要阅读一篇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夸父追日,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

2.课题上带有“※”这样的课文我们以前学过,学这种课文有什么要求?(这是略读课文,要求采用各种方式学习,读懂故事大意……)现在我们继续用这方法来学习这个故事,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有趣,哪些地方感人,还有什么疑问

3.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抓住主要内容。

①查字典、词典、细读课文。

②围绕夸父追日的故事,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三部分)

一⑴:写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勾出夸父心中所想的词句)

二(2—4):写夸父追赶太阳,最后长眠在“虞渊”的壮举。(从夸父追赶的过程中,体现出什么精神?)

三(5)写倒下的夸父变成一座大山,手杖化作桃林。(大山和桃林表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夸父虽心想事未成,但夸父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地民族精神十分可贵。激励人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进,去完成夸父未竟地事业,使夸父的精神世代相传。

5.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

课文通过丰富又夸张的想象,把神奇地地方具体化了。在文中找出来:

“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形容夸父跑的速度快。

“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形容口渴,为了解渴。

6.布置作业:指导课后小练笔。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3.会复述这个故事。课前准备将学生的座位按学习小组排列成“马蹄形”。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自主读书,感知大意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全班交流,评价补充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课外拓展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夸父追日》教学建议1自学课文,抓住主要内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体现略读的要求,应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学时,应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遇到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工具书解决。初读课文后,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围绕夸父追日的故事展开,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了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的原因。从夸父的心中所想,可以强烈感受到他对光明的向往和追赶太阳、抓住太阳的宏大志向;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自然段),描写了夸父追赶太阳,最后长眠在“虞渊”的壮举。从表面结果上看,夸父是心想事未成,在遗憾的长叹中闭上眼睛,其实从夸父的追赶过程中已充分体现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写倒下的夸父变成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化成一大片桃林。目的是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激励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进,去完成夸父未竟的事业,使夸父的精神世代相传。最后,可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2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夸父追日神话最早见于《山海经》,在其中的《海外北经》里写道:“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对照原文,可以看出课文出色的改写。课文把原文中简写的几处神奇的地方,通过丰富又夸张的想象具体化了。如,课文用“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写夸父为了解渴,“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等等,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认真揣摩体会,进一步感受神话的神奇魅力。3小练笔的指导。课后的泡泡,实际上是一则小练笔,也是一种读书方法的引导。要提示学生:学习本组课文,不能只停留在注意故事情节的有趣、好玩上,应该多想想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课文内容中能想到些什么,并多与身边的人交流看法,慢慢就会有一些感悟,再提起笔来就有话可说了。这种读书的方法可以迁移到其他组(册)的学习中。

夸父追日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同学们都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和神话传说吗?你们都听过那些故事?如: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等,今天,我们要阅读一篇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夸父追日,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

2.课题上带有“※”这样的课文我们以前学过,学这种课文有什么要求?(这是略读课文,要求采用各种方式学习,读懂故事大意……)现在我们继续用这方法来学习这个故事,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有趣,哪些地方感人,还有什么疑问

3.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抓住主要内容。

①查字典、词典、细读课文。

②围绕夸父追日的故事,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三部分)

一(1):写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勾出夸父心中所想的词句)

二(2—4):写夸父追赶太阳,最后长眠在“虞渊”的壮举。(从夸父追赶的过程中,体现出什么精神?)

三(5)写倒下的夸父变成一座大山,手杖化作桃林。(大山和桃林表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夸父虽心想事未成,但夸父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地民族精神十分可贵。激励人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进,去完成夸父未竟地事业,使夸父的精神世代相传。

5.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

课文通过丰富又夸张的想象,把神奇地地方具体化了。在文中找出来:

“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形容夸父跑的速度快。

“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形容口渴,为了解渴。

6.布置作业:

指导课后小练笔。

夸父追日 篇5

教材简说

夸父追日也是我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他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本篇神话弘扬了一种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题。

1、出示古诗,学生朗读。(说说陶渊明写的古诗与哪个神话有关?)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竟走。

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2、揭题〈夸父追日〉。

(对,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夸父追日〉。

二、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手杖虞渊  伏身  渭河

瀚海颓然  抛出  咕嘟

雄心壮志 奉献精神

求光明 奋勇前行

2、(形式:齐读、个别读、领读等)

3、默读填空。

神话写了夸父( )太阳,虞渊,夸父倒下 变成( ),他的手杖( ),目的是(  )。

(一篇略读课文,要体现略读的要求,应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学时,应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遇到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工具书解决。初读课文后,应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读书,感情朗读,感受神话。

1、同桌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评价:给你认为读的好的同桌加颗星。)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

⑴、出示古文《夸父追日》与课文进行对比,感受课文的魅力。

《海外北经》里写道: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理解其意。)

⑵、找一找课文中丰富又夸张、神奇又富有想象的句子。

如:“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

“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写夸父为了解渴。

⑶、感受夸父精神。

从夸父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四、复述课文,评价补充。

1、小组内练习讲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2、各组推选代表和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五、总结。

再读古诗,你想对夸父说什么?

六、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夸父追日 篇6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自主阅读能力,抓住文本体会关键词句,从文中感悟神话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的积累。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太阳的神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哪些有关太阳的神话呢?学生自由发言。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夸父追日图,引入课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夸父为什么追日,怎样追日,追日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带着刚才的问题思考。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三、感悟课文

1、全班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顺序相机指导。

2、“夸父为什么要追日?”:

(1)找到句子,读出来再用自己的话回答。板书“喜欢光明”。

(2)出示句子:“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3)指名读,评议,指导读。

3、“夸父怎样追日?”: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于是夸父拿着手杖……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2)用各种形式朗读,读出夸父的欢喜之情。

(3)抓住关键词“拿着、提起、迈开、像风奔跑、无比欢喜”板书。同时体会神话的神奇。

(4)出示句子:“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可是还没止住口渴。”体会神话的神奇。

4、夸父追到了太阳吗?找出书上的句子。

5、夸父没有追到太阳,反而倒下去了,此时你想对夸父说什么呢?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夸父追日一心为他人、自我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

6、夸父变成了什么?你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什么?

四、复述课文

五、总结:学了这组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

夸父追日

喜欢光明

夸父追日 拿着 提起 迈开

↓  无比欢喜奋力

自我奉献 奋力拼搏

夸父追日 篇7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女娲补天》,谁能用几个字对这个故事进行评价?四个字的、三个字的,两个字的也行,一个字的也行。

生:两个字的——神奇。一个字的——神。

生:两个字的——传说。

师:有点意思,你的意思是说,女娲补天是个神话传说对吧!如果加上他的“神奇”就是“女娲补天是个神奇的传说”,就更好了。

生:四个字的——无私奉献。

师:谁无私奉献?

生:女娲。

师:她奉献了什么?

生:她奉献了自己的爱,把天上的大窟窿补上了,拯救了人类。

师:说的精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也可以用你说的,你说的,再加上你说的。

生:神奇的传说。

师:对!但是,是否也有无私奉献的意思,大家读完以后,说不定也有点证据。

现在,老师要写课题啦,如果愿意,大家可以拿起笔来跟着我一起书写。(教师板书课题,写完后巡视)写字的姿势很好,速度可以适当的加快一些。三年级了,我发现个别同学还在用铅笔,最好不用铅笔。

师:有没有人知道这个《夸父追日》在古代的文章里是怎样写的?

生:(无人举手)

师:没人知道,那有没有人知道,《夸父追日》是从哪本书上选来的,用现在的时髦的话说,是从哪里“下载”下来的?

生:《神话故事》。

师:你说的是你手上的《神话故事》。那你书上的神话故事是从哪来的?

生:出版社。(众笑)

师:出版社是一个单位。咱们现在说的应该是古代的一个出版社,这个古代的出版社出版的是一本什么书?不知道吧?我来告诉大家。可以拿笔记下来,写在哪儿呢?就写在课文题目的下边。(板书《山海经》)

如果各位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上网去查,只要你在“搜索”栏里输上“山海经”这三个字就能出现《山海经》的原文,不过都是古文!这是一本写地理方面的书,写了这里的山如何,那里的水怎样,还记载了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书里边仅寥寥几十个字就把这个非常神奇的故事神奇地讲出来了!想不想读一读?!

生:想!

师:好。(出示古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现在请大家自己读一读。

生:(读书)

师:谁敢勇敢的站起来读一读,注意,读错了没关系。要都读对了我倒觉得不太高兴。你来。

生:读。(比较流利)

师:应该说读的非常好。三年级啊!这可是古文啊!知道这是什么人学的吗?起码是初中。谁来再读一下,要读出比他更高的水平。

生:(学生好多人举手)我读!我读!

师:那好,这样吧,愿意读的站起来读,不愿意读的坐着听他们读。“夸父与日逐走……”起——

生:(齐读古文)。

师:究竟什么叫“逐走”?什么叫“渴欲得饮”?什么叫“河”?什么叫“渭”?什么是“大泽”?什么是“邓林”?可能有的同学读完了已经大致知道了。不知道的也没关系,我相信读完了咱们书上的课文,很多同学都能够理解,其实这里边最难最难的只有一个,(生插话:邓林)对了,邓林。是不是姓邓家的树林啊?

生:(笑)不是。

师:咱们暂且不管他,打开书自由读,看看你读懂了什么?那些地方能能够和这古代的文章对上号。

生:(自由读书。)

师:刚才我问了一下,很多同学已经知道了什么叫邓林,很会动脑筋哦!接着读,仔细读,看看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又开始读书。)

师:哎!好了好了,有两个同学,一个男同学一个女同学,比我还“牛”,短短时间内,他们说已经知道了古文的全部意思。

生:(插嘴)我也知道!

师:你也知道,你也是。那谁敢站起来说说这段古文的意思?。这就是古文翻译啊!说错了,我“奖励”他两巴掌,还敢不敢?

生:敢!

师:谁来?陈永钊,你来。

生:他追着太阳一起走,到了太阳里边,很想喝水。他喝了黄河渭河的水,还不解渴,就到北方找大河的水喝,但还没到,他就渴死了。他临死前,把手里的拐杖一抛就变成了桃林。

师:99分,为什么扣一分?他说夸父“进入太阳里面”,妈呀,我可不敢!(笑声)

生:那就变成水了。

师:变成气啦!就这一个“入日”他没搞懂。

生:我知道,入曰(yuē)。

师:那个字念“yuē”吗?咱们不是学过,瘦“日”——

生:扁曰。

师:对呀!

生:我知道什么意思。

师:你知道?说。说错了没关系。

生:因为夸父追到日的时候,看见太阳他就跳上去了。

师:看见太阳就跳上去啦?哈,还是进入了,那还有命在吗?(笑声)还是不对。

生:他离太阳很近但是没有跳到太阳里面。

师:厉害,厉害!和我知道的一点点差不多了。

生:准备抱住太阳。

师:想象的好——正要抱住太阳突然口渴了。反正“入日”决不是跑到太阳里面去了。我现在宣布,后海小学三(2)班一大半的同学具有初中三年级的语文水平!

生:耶——!

师:孩子们,给自己鼓掌!

生:(热烈鼓掌)

师:好了,孩子们,古文有什么了不起的?!是吧!

生:是——!

师:我非常希望大家上网查到“女娲补天”的古文。然后把它读熟了,意思搞懂了,能不能做到?

生:能——!

师:君子一言——

生:驷马难追!

师:明天上午交到我的——(伸开手掌)

生:(齐)手掌心。

师:好,那咱们先不看《山海经》中的“夸父追日”,继续来研究咱们语文书中的“夸父追日”。刚才有同学用两个词概括了书上的内容——“神奇”,现在我请大家做一件事,就是拿你的笔,把你认为最“神奇”地方划下来,不光要划,还要想一想,说一说,你为什么就划这一句,不划其他的地方。先同学之间说一说;你要是有兴趣,你也可以和我说一说。有问题我愿意随时为您服务。开始啦!

生:(读书、思考。)

师:(巡视)我看有的同学划好了,但没画完整,只是划了一句,其实有很多句。

师:有两个同学划的那一句还不是最“神奇”的地方。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相看看,看看划的一样不一样。

师:好了,划的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夸父喝水”,也就是古文上的“渴欲得饮,饮于河、渭”,够神奇;还有的同学划在那儿,也就是《山海经》里的“弃其杖,化为邓林”。有同学问我,怪了,怎么把手杖一扔就能变成“邓林”?(有生举手)来你说。

生:因为手上的是桃木。

师:那你回家弄一根桃木试试看?他能变成桃树就很了不得了。(众生笑)

生:那桃木是神的,不一般的。

师:(笑)哎!对,你说的加上他说的就对了。(指着前一位学生说)因为他扔的是一个神奇的桃木,这夸父是一个神人。

生:夸父可以变成一座山。

师:对了,更神了。咱们看“饮于河渭”那句好不好?

生:好。

师:什么也不说,谁能把这里读的神了,那才叫真正的读懂了。

生:(朗读课文)

师:应该说读的不得了了,用你刚才读到的一个字来形容你——“神”。能不能读的神奇?谁来?

生:(读课文)

师:他读的声音没有那位同学那么响亮,但是我听出来了他的内心感觉到了——那个夸父,哇塞,简直太厉害了。

生:心里是感觉到了,嘴里没说出来。

师:对,强烈的神奇的感觉已经压抑的他没法表达了,声音都有点尖了。(笑声)谁能来个又神奇、声音又有点响亮、内心和语言表达又都是一样的?谁能来?

生:“……夸父的喉咙(漏掉“干得”二字)直冒烟……”

师:孩子,这两个字可不敢漏掉啊!(众笑)再来。

生:“……夸父的喉咙(再次漏掉“干得”二字)直冒烟……”(众大笑)

师:孩子们注意,真正神奇的是连续错两次还能改正!错了一次能及时改正——简单,连错两次,能改正,那才了不起。来,大家跟我一起说一句“夸父的喉咙干的直冒烟”。(学生齐读)现在请你再读。

生:(继续读,还有一次停顿怕出错)

师:我知道了,他是被神奇吓住了,吓的结结巴巴了。孩子们,别管他读错了几个字,但是他有一个词读的最精彩。

生:霎时。

师:都听出来了!(板书“霎时”,学生自动跟着书写)和“霎时”差不多的词,你还知道哪个?

生:(纷纷地)一转眼,一刹那,一溜烟,一瞬间。

师:有人研究过一刹那到底是多长时间,我们班有没有人知道?(有生举手)

生:一下子,0.1秒

师:0.1 秒?我记得是0.0几秒。

生:0.02秒

师:你怎么知道?

生:我看电视知道的。

师:看见没有,人家看电视能学到知识,咱们可不能做傻看电视的孩子。

生:我看电视(知道)是0.01秒。

师: 0.01秒与0.02秒那个准确,咱们暂时不管,总之是非常短的时间,想想看,就算“霎时间”是0.1秒,把黄河渭河两条河的水都喝干了!!!

生:哇——!

师:哇——!除了感到他神了又神以外,我总有疑问:说这个事情蒙人吧,对不起这个写《山海经》的人;你说他不蒙人吧,我还真有点不大相信。这咋办呢?真的,我怎么想都觉得,别管他是谁,就是喝他三天三夜也不可能喝完了两条大和的水。巨人吗?但那是“霎时间”啊!还有,手杖一扔一片桃林!?

生:老师,我知道了,因为太阳很热是个大火球。

师:就算这样,那我现在嗓子就有点冒烟,我最多能喝两瓶水。

生:因为夸父是巨人嘛,他的嘴比我们一般得人要大,而且他非常非常渴。

师:嘴大就喝的多?你这个观点就不能成立了。嘴大而且非常非常渴,就能把两条河喝光?不——对!

生:刚才说他跑步很快吗?假如说是0.01,刚才说他喝水也很快也是0.01,两个刚好相比。

师:我好像是更不懂了。

生:夸父想追上太阳,他有把太阳的光芒固定在天上的勇气…..

师:我欣赏他其中提到的一个词,什么呢?勇气(板书)夸父想追上太阳,具有把太阳光芒固定在天上的勇气。

师:同学们,我们不管他蒙人不蒙人,反正是神话传说,传说,传说,就有点不太是真的,更何况是神话传说!咱们得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一个问题:千百年来,无数的人,现在都影响到全世界了,都在读这些看上去好像是在骗人,最起码是假的故事,还读的津津有味,究竟是为什么?这总得有个理由吧。他说了一点了,欣赏夸父的这种勇气。

生:神。

师:仅仅为了神而神吗?

生:因为这毕竟是一个神话故事,他必定要神,看完了他人家都能做得到,那这个故事就没有意思了,谁还愿意看呢?

师:你的意思就是说,既然是神话故事,就要把他写的神上加神,不然读起来就没有意思了?

生:是的。

师:也有道理。不过人们读这本书,就是为了有意思吗?咱们可以理解,一年级、幼儿园小朋友可以说是有意思才喜欢读,可是大人,比如赵老师也读的津津有味啊,我难道仅仅为了有意思?

生:学知识。

师:有点道理。但是知识到处可以去学,干吗非在这儿?

生:我觉得他是神奇中的神奇。

生:我觉得他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所以很吸引人。

师:我喜欢你说的这一句。我想请大家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再看看课文中的文章,究竟吸引人的、现实当中没有的,更准确的的说是现实当中少有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气概?

师:看看他的肌肉发达不发达?

生:发达。

师:壮不壮?

生:壮。

师:跑步快不快?

生:快。

师:口渴了喝水喝的多不多?

生:多。

师:追太阳追的猛不猛?

生:猛。

师:咱们一般形容,比如你妈妈漂亮,哇,妈妈好温柔,好美丽,合起来叫“柔美”,对不对?

生:对。

师:要形容你爸爸很壮,做起事来很洒脱很勇敢,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你们知道不知道?

生:夸父。(众笑)

师:不要笑哦!我觉得以后遇见真正的男子汉,可以尊称他一声“夸父”先生。(笑声)

生:很有气魄,潇洒,有男子汉气概。

师:哇,你知道这么多!注意,有男子汉的气概,可以用一个最威猛的形容男子汉的词来表示。请我班的“男子汉”们想想。

生:男子汉大丈夫。

师:对!夸父是一个标准的顶天立地的伟丈夫。好像这个词语长了点儿。

生:伟大丈夫

师:什么叫伟大丈夫?这和“伟丈夫”是两码事哦!建议你回去查一查。

生:老师,我知道一个简单的,刚猛。

师:哈,刚猛?还是可以的。可是……

生:老师,我是柔美的小女子,我能说吗?(笑声)

师:(大笑)哈……好一个柔美的小女子!请讲!

生:这个词我听说过,是别人夸奖我爹地的,当时我老爹高兴得不得了!

师:哎呀,柔美的小女子哦,(笑声)别卖关子啦,快说是什么词吧!

生:阳光!

师:什么?

生:阳——光——(众大笑)

师:不许笑!刚才男生笑的最凶,其实你们笑错啦!人家程智逸说的很好呀,你们每个人不都是阳光少年吗?

生:是——!

师:那不就得了!好了,孩子们,其实她刚才想说的一个词是(板书“阳刚”)阳刚。

生:对啦,是阳刚!还有,是阳刚之气。

师:嗬,你真厉害!(板书“之气”)快点,都记下来。男子汉们,要把这几个字写的阳刚一点哦,可不能歪歪扭扭的。不然就成了柔而不美的小女子了。(笑声)

师:孩子们,马上就下课了,我想说一段有点深奥的话,可能大家听不太懂。不知大家是否愿意听?

生:愿意!我们能听懂!

师:先别牛!我说啦!

生:说吧!

师:有一位大学教授研究过,《女娲补天》、《夸父追日》这两篇神话传说之所以能传诵千百年,是因为它们代表了我国人民审美观的那种特有的价值取向。懂吗?

生:no,no,no!

师:我说你们不懂吧!因为我也是似懂非懂的。简单点说吧,我们中国人,女子追求的是女娲那样的柔美,男子追求的是夸父这样的阳刚。懂了吗?

生:懂了——一点。

师:懂了一点,这就对了!想不想懂两点、三点,甚至更多?

生:想啊!

师:那好!从现在开始,女生开始观察自己的妈妈和我们学校的女老师;男生开始观察自己爸爸以及我们学校的男老师。一个星期后,我们再讨论这个问题。

生:我想观察赵老师。(笑声)

师:哈哈,好啊!不过,我的阳刚之气可不大足哦!看看,我这瘦胳膊细腿的。(笑声)不过,一个人是否有阳刚之气不一定要看他是否具有高大的体魄,关键要看他是否有男子汉的气魄,比如咱们学习过的“言必信,行必果”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啦等等,都是男子汉气魄。

生:老师,您怎么总是说男人?

师:哈,好好,老师错啦!女子的柔美呢,我研究的就不多啦,还要请在座的各位“柔美的小女子”查到资料后开导开导我啦!在此先行谢过!(笑声)听听,下课铃响了,在们下课吧。

生:不行,老师要说完柔美才能下课。

师:哎呀,好凶哦!那我就说一点喽:“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竞折团荷遮晚照”等等都是柔美。

生:我们一点都不懂。不算!

师:柔美的女同学们,不要咄咄逼人哦!不懂不要紧,下课后我写给你们,研究研究就懂啦!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