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国学经典 > 文言文 > 文公伐原文言文及翻译最新2篇正文

《文公伐原文言文及翻译最新2篇》

时间: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文公伐原文言文及翻译最新2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晋文公攻原 篇1

晋文公①攻原②,裹③十日粮,遂与大夫期④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⑤而退,罢兵⑥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⑦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⑧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⑨,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⑩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名重耳,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 ②原:春秋时诸侯国名,位于今河南济源西北。 ③裹:携带。 ④期:约定。 ⑤击金:敲钟,古代打仗时退兵的信号。 ⑥罢兵:停战。 ⑦左右:近臣,侍从。 ⑧姑:姑且,暂且。 ⑨去:离开。 ⑩归:归附。 从:顺从。

【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就和士大夫们约定攻打原国的期限为十天。到了原国攻打了十天而原国还没有被攻打下来,就敲钟退下,停止战斗收兵离开了。士人中有()从原国出来的,说:“原国再有三天就能攻下了。”群臣和身边的亲信都规劝晋文公说:“原国已经粮食耗尽、兵力衰竭了,君主姑且再等等吧。”晋文公说:“我和士人约定的攻打期限是十天,如果到期不走,这就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了原国却失掉了信用,我不做这样的事。”于是便收兵离开了原国。原国人听到这个消息后说:“有像这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附他吗?”便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这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顺从他吗?”便向晋文公投降。孔子听说后记录了这件事说:“攻打原国而得到卫国的原因,是守信用啊!”

【知识链接】

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师从荀卿,却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他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是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共收录韩非及其弟子的作品55篇。《韩非子》中的文章构思精巧,文锋犀利,推证事理切中要害,平实中见奇妙,耐人寻味。

本文选自《外储说左上》篇。《外储说左上》共有六段“经文”和相应的“说文”,本文出自“说六”,讲的是推行法治时信用的重要性。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

【阅读与思考】

1.晋文公为什么明明胜利在望却收兵了?

2. 这则小故事,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文公伐原文言文及翻译 篇2

文言文

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

翻译

晋文公**讨伐原国,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到了三天,原国还不投降,文公就下令晋军撤退。这时探子出城来报告说:“原国最多再能**一二天了!”军吏将这一情况汇报给晋文公,文公说:“得到原国而失去信义,那又依靠什么来使唤人民呢?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不可失信。”于是晋军便撤离了原国,到了附近的孟门地方,原国便宣布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