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国学经典 > 文言文 >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注释【最新9篇】正文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注释【最新9篇】》

时间: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诫子书原文及译文注释【最新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诫子书》文言文 篇1

李应升诫子书①

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②,即吾不死之年也。

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内外出入,谨其防闲③。此恩义所关,五也。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此文章一脉,六也。

吾苦生不得尽养。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

【注】

①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明朝南直隶江阴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②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成语有“韦弦之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③防闲: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泛指防备和禁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直言贾祸——贾:招致

B.祖父母拱璧视汝——视:看见

C.衣鲜食甘——鲜:很少

D.以负我志——负:担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若长而弗改——若上进无望

B.不复与汝相见——须与妆田百亩

C.汝长成之日——及狱中幽囚痛苦之状也

D.以贵公子待汝——当待以同胞

3.下列各句,全部属于李应升对儿子的“告诫”的一组是( )

①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即吾不死之年也

②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

③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

④人不可上,势不可凌

⑤内外出入,谨其防闲

⑥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身陷囹圄,不向阉党屈服,决心以死报效朝廷,因此写下这封信,作为临终遗言,教育尚未成年的儿子。

B.作者指出儿子身上存在的过于任性、不敬长辈、不能吃苦等毛病,要求儿子认清危害,改正缺点,学会做人。

C.作者要求子女们和睦友爱,妹妹出嫁时要以一百亩田地作为陪嫁,兄弟三人要平分财产,谁也不要想多占一点。

D.作者把自己的两点遗愿托付给儿子:一是希望儿子整理自己留下的文稿,二是希望将来把自己葬在父母墓旁。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祖 父 母 爱 汝 汝 狎 而 忘 敬 汝 母 训 汝 汝 傲 而 弗 亲 今 吾 不 测 汝 代 吾 为 子 可 不 仰 体 祖 父 母 之 心 乎 至 于 汝 母 更 倚 何 人 汝 若 不 孝 神 明 殛 之 矣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

答案:

1.A

2.B

3.B

4.C

5.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

6.①这样就应该谦逊恭谨,来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

②我做官,爱惜名声和节操,从来没有贪婪攫取,使家里富裕。

【参考译文】

我因为正直的言论招致灾祸,自己料想唯有一死来报效朝廷,不能再和你相见,所以写几句话来告诫你。你长大成人的。时候,能把这些话当做警戒自己的规劝,也就是我虽死犹生的时候了。

你生长在官府,祖父祖母像看待奇珍异宝(拱璧:一种大型玉璧,径长尺二,用于祭祀,因须双手拱执,故名。后比喻极其珍贵的事物)一样看待你,家族内外的亲戚都用对待尊贵公子的方式对待你。你穿着光鲜的衣服,吃着甘美的食物,喜怒任性,娇生惯养已成习惯,不肯穿布衣旧衣,不肯吃粗茶淡饭。如果长大成人还不能改正,一定会陷入贫穷饥饿的境地。这样就应该用节俭来珍惜眼前的幸福,这是第一点。

你从小见惯我四处为官显赫得意的样子,没见过我做童生和秀才时低眉顺眼谦恭待人的样子,以及祖父祖母在艰难中支撑家庭时的情景,更没见过我身穿囚服被捕入狱,以及在监狱中被囚禁时万分痛苦的情形。你不尝着苦胆去好好想想这一切,又哪里算得上是有人心的人呢?做人不能居高临下,不能仗势凌驾他人。这样就应该用谦恭来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

祖父祖母疼爱你,你却因为亲近而忘了尊重;你的母亲教育你,你却傲慢而不亲近她。现在我遭遇难以预料的灾祸,你替代我做儿子,能不恭敬地体会祖父祖母的爱护之心吗?至于你的母亲,她还能依靠什么人呢?你如果不孝顺,上天都要惩罚你了。这样就应该用孝心来侍奉长辈,这是第三点。

我做官珍惜自己的名声和节操,不曾贪婪攫取,使自家富裕。现在家中留下的财产,都是祖父祖母勤劳辛苦积累的,况且经历这次大难,已经花费了大半。我曾有誓愿:兄弟三人,财产均分成三份,自己一定不多拿一亩田一粒谷。你要像对父亲一样对待伯父,像对母亲一样对待寡居的婶婶,即使有祖父祖母的命令,也丝毫不能多占多要,以致违背我的心愿。这样就应该以公平之心来继承家业,这是第四点。

你既然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庶出的妹妹,就应该拿同胞妹妹看待她,倘若她嫁到中等或贫穷人家,必须给她一百亩陪嫁田地;至于庶妹的母亲,已经侍奉我多年,应当让她丰衣足食,分给她养老的田地,让她收取田租来供养生活。家里家外进进出出,要严守规矩。这关系到恩德道义,这是第五点。

你天资不愚钝,我教育不够,你读书已经很晚。你要念着我辛勤劳苦,激发志气勤奋学习,假如有考取科举的一天,就先回家奉养老人。如果科举没有希望,也要做一个读书秀才,把我留下的文稿书籍,好好整理。这关系到我们家文章学问一脉相传,这是第六点。

我深以为苦的是人生在世不能为父母养老送终。将来等到祖父祖母百年 之后,一定把我葬在他们坟墓的旁边,不能远离他们。

作品注释 篇2

⑴诫:告诫,劝勉,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同“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致,达到。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振奋精神,尽心,专心。励,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一说通“冶”。

⑿与:跟随。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⒀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放纵懈怠。淫,过度。慢,怠惰。

《诫子书》文言文 篇3

作品原文

《艺文类聚》版

诫子书⑴

夫君子之行⑵,静以修身⑶,俭以养德⑷。非澹泊无以明志⑸,非宁静无以致远⑹。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⑺,非学无以广才⑻,非志无以成学⑼。慆慢则不能励精⑽,险躁则不能治性⑾。年与时驰⑿,意与日去⒀,遂成枯落⒁,多不接世⒂,悲守穷庐⒃,将复何及⒄!

作品注释

⑴诫:告诫,劝勉,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同“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致,达到。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振奋精神,尽心,专心。励,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一说通“冶”。

⑿与:跟随。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⒀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放纵懈怠。淫,过度。慢,怠惰。

作品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作品鉴赏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作品点评

南怀瑾《论语别裁》:这一篇《诫子书》,也充分表达了他的儒家思想的修养。所以后人讲养性修身的道理,老实说都没有跳出诸葛亮的手掌心。后人把诸葛亮这封信上的思想,换上一件衣服,变成儒家的。所以这封信是非常有名的著作。他以这种文字说理,文学的境界非常高,组织非常美妙,都是对仗工整的句子。作诗的时候,春花对秋月,大陆对长空,很容易对,最怕是学术性、思想性的东西,对起来是很难的。结果,诸葛亮把这种思想文学化。

作者简介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藏器待时。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三顾茅庐,始出。诸葛亮对他纵谈天下形势,并建议刘备联合孙权,抗拒曹操,以益州为基地,兴复汉室,此后一直佐刘备。建安十三年即联孙权,在赤壁打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公元223年刘备死后,后主刘禅袭位,诸葛亮尽心托孤,被封为武乡候,主持朝政。诸葛亮志在北伐,于是东连孙吴,南收孟获,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武侯集》。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篇4

《诫子书》

两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

译文

1、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注释

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冶性: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

文章思想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关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静,不是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诫子书》原文赏析 篇5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澹泊 一作:淡泊;淫慢 一作:慆慢)

诗词赏析: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明志成语解释">淡泊致远成语解释">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成语解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成功之母成语解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老大徒伤悲成语解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注释 篇6

⑴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⑵行:操守、品德。

⑶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名利。

⑷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⑸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⑹广才:增长才干。

⑺淫(yín)慢:过度的享乐,慢:懈怠,懒惰。淫,过度

⑻励精:奋勉,振奋。

⑼险躁:冒险急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⑽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⑾驰:消失、逝去。

⑿日:时间。

⒀遂:于是,就。

⒁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⒂穷庐:破房子。

⒃将复何及:怎么还来得及。

⒄才须学也:才:才干

⒅意与岁去:意:意志

(19)俭以养德:以简朴节约财务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格

(20)枯落:枯叶一样飘零

(21)夫:大丈夫

注释 篇7

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冶性: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

作者简介 篇8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诫子书》文言文 篇9

回《诫子书》

家君今日一席话,令吾知学须静也之重。吾定在日后谨记家君之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谨记君子之行,若家君般沉稳,多智。不淫慢,不险躁,事事尽心,事事尽力,竭尽吾能,不因年变,世变,政变而不从之。静,乃修身之本,俭,乃养德之梁。